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5)
、有机、健康食品工业。推进特色优势食品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富硒茶、魔芋食品、泸康酒、矿泉水、木瓜酒、桑葚果汁、腊肉制品、豆制品等富硒食品。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绿色标准体系,积极争取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和原产地保护,通过标准创品牌。加强宣传、推介力度,竭力拓展绿色富硒食品市场,通过营销立品牌。各县区要突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心打造1-2个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21〕着力构建富硒食品工业集群。大力扶持科技含量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支持组建泸康酒业、秦东魔芋、富硒茶业等企业集团,进一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构建现代化的富硒食品工业体系。加快建设魔芋系列食品、高档富硒茶、硒蛋白多糖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扩张食品工业总量,提高现代化水平。发挥安康烟草品质优势,实施宝鸡烟厂旬阳分厂年产20万大箱卷烟和60万担打叶复烤线改造项目,带动全市烟草工业更快发展。力争期末实现食品工业产值18亿元。
〔22〕巩固提升茧丝绸工业。抢抓“东桑西移、南桑北移”机遇,优化蚕茧丝绸发展环境,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蚕种、蚕茧管理体制,打破区域封锁,建设公平、统一、有序的市场,积极承接发达地区蚕桑丝绸产业转移。坚持蚕桑丝绸产业化经营方向,全面完成国有缫丝企业改制,整合资源,巩固丝绸加工能力,大力开发桑、蚕、茧、丝的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扩张蚕茧丝绸工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十一五”末安康丝绸工业产值达到5亿元。
〔23〕有序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科技含量、高效利用的原则,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投资机制,鼓励对优势或短缺矿产资源的商业勘探,积极培育规范有序、健康成熟的矿业权市常实施锌焙砂、金属汞、钒钛磁铁、钡盐、瓦板岩一批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企业规模,做大做强金州矿产业。到2010年,力争全市矿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矿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
〔24〕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业。抢抓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机遇,发展水泥及地方建材业。利用矿产开发废弃物,通过实施铅锌尾矿渣陶粒、铅锌尾矿渣节能砖、页岩砖等一批项目,带动全市循环经济和新型建材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快机械行业兼并重组,进一步密切与东风集团的合作关系。加强技术研发,形成以“五大”支柱工业为主、其它门类工业相补充的工业群体。
(四)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精品,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带动服务业全面提升和扩张
发挥资源、区位优势,以生态资源和交通枢纽为依托,以秦巴自然风光和汉水风情旅游为基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经营,做大做强安康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刺激服务业全面提升和扩张。
〔25〕打造安康生态旅游精品。按照全市“一心三线”旅游总体布局,全面提升灜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以水电站库区水面为重点的汉水文化游、以秦岭南麓为重点的原始森林游和以南宫山、千家坪周边开发为重点的巴山风情游,实现汉滨、岚皋、宁陕三县区率先突破。按照“突出特色、深度开发”的要求,加快瀛湖、香溪洞、南宫山、千家坪、天华山、紫阳茶山、云雾山等重点景区景点的路、电、讯、水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和景区景点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协作,精心培育西安—宁陕、西安—安康(岚皋)—小三峡(神龙架)、西安—安康—武当山等精品旅游线路,增强安康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全市接待旅客34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
〔26〕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四星级宾馆,建设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提高餐饮、住宿接待能力。加快安康特色旅游纪念商品开发,重点开发安康丝绸系列产品、富硒茶、木瓜酒、保健药材、鎏金蚕、紫阳民歌光盘、汉剧脸谱以及特色农产品等系列产品,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建设安康特色旅游商品超市和旅游商品、风味小吃、康复保健等一条街,发挥旅游“一业带多业、多业促发展”作用,加快食、注行、游、购、娱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旅游产业综合实力。
〔27〕实施旅游综合营销战略。围绕“陕南水城、绿色安康”品牌,细分市场,精心策划,加大“安康”旅游主题宣传和以汉江龙舟节为主的节庆宣传促销力度,巩固扩大以西安为主的省内客源,开辟周边大中城市客源,通过“同饮一江水、思源到安康”宣传,吸引京津及华北游客,稳步扩大市常进一步深化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旅游产业由事业型管理向企业化运作发展,促进景区景点的企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加强旅游经营秩序管理,提高旅游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水平,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28〕以旅游产业为带动,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开拓新兴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品种,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中介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安康中心城市功能,促进商业、外贸发展,完善商贸服务体系,用现代经营方式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以“三农”为重点农村服务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科学引导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体育健身等行业健康发展。加快以生态休闲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大力开发房地产业,规范房地产市场,放开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常提高全市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3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29〕建立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利用安康区位交通枢纽优势,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建成安康江北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安康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邮政物流配送中心等10个物流结点项目,基本形成以安康城为中心,以铁路、公路、航运为网络,仓储设施合理配套、高效便捷、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整顿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