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计划 | 大学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 | 班级工作计划 | 行政工作计划 | 安全工作计划 | 部门工作计划 | 医务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机关单位 | 寒假计划
教师工作计划 | 小学工作计划 | 团支部工作计划 | 个人工作计划 | 培训工作计划 | 卫生工作计划 | 销售工作计划 | 后勤工作计划 | 半年工作计划 | 农村农业 | 暑假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工作计划 | 学生会工作计划 | 德育工作计划 | 工会工作计划 | 财务工作计划 | 社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学习计划 | 办公室工作计划 | 党支部

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3)

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任务:
    (一)以公路交通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机遇,加快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公路、铁路为主体,航空、水运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安康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夯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础平台。牢固树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经济建设的理念,按照“一廊三区”的总体布局,坚持保护与治理相结合,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为安康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蕴育永续利用的绿色资源。
    〔1〕积极促进出境高等级公路建设。努力创造条件,支持境内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GZ40高速公路安康段和阿北线小河—安康高速公路,争取建成阿北线安康至陕川界高速公路,建成高速公路246.3km,力争开工建设国道316线高速公路安康段,开辟高等级出入境公路。
    〔2〕全力实施市内二级公路和县、乡、村油路建设。重点围绕骨干路网、资源开发、产业基地、重点城镇和重点旅游景区,建成安康—岚皋、安康—旬阳等7条通县二级路,总里程271km;建成64条2339km县乡油路,彻底改变我市通乡公路面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改善通村公路条件,新铺通村油路1858km,努力实现村级道路晴畅雨通,方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
    〔3〕支持铁路复线安康段及其站点加快建设。建成安康—重庆和安康—武汉铁路复线安康段270.6km,开工建设西安—安康铁路复线90km,基本建成安康铁路枢纽站,改建安康客、货运站,新建五里100万吨集装箱站,构建客货分流、运输畅通、快捷高效的安康铁路交通枢纽。
    〔4〕积极实施安康机场改造和汉江港口、码头建设。力促安康机场复航,开辟新航线,顺利运营;争取安康机场由3C级改造为4D级,增强运输能力。结合汉江梯级开发,配套建设电站过船设施;建成安康关庙水铁联运等一批港口码头;改善汉江航道条件,提高航道等级,发展航运,方便沿江群众生产、生活。
    〔5〕加强生态工程建设。突出重点,搞好退耕还林、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抓好汉江水资源保护工程,完成93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km2;突出重点区域,实施工程造林,坚持不懈地抓好汉江两岸、城镇周围、瀛湖周边、景区内外、交通沿线的工程造林以及城镇街道、公园、社区、机关等公共场所的绿化工作,增加城镇绿地面积。对水电开发效益差、其它综合效益高的河流,加强原生态保护;加快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搞好8万公顷自然保护区保护,基本建成秦岭、巴山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繁育及迁地保护中心、湿地保护示范区,建成省级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
    〔6〕切实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坚持保护与开发、预防与治理并重,努力转变资源、能源利用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加强“三废”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加快县城和重点集镇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汉江支流重点污染河段综合治理;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肥和可降解农膜,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以电代燃料工程,到2010年,新建沼气池2万口,节柴灶6万座。开展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成群专结合的防灾体系,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二)以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庭园经济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产业化经营为主导,庭园经济殷实农户为基础,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强化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积极推进具有安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稳定粮食生产。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控制非农用地,促进撂荒耕地复垦,确保人均一亩基本农田。实施良种、良法等综合配套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建设以月河川道为主的30万亩优质粮食种植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稳定400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保持85万吨以上,基本满足农村居民粮食自给。
    〔8〕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六斜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小工程、大群体”项目,加强中小型灌区、病险水库治理和江河堤防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黄石滩水库渠系配套工程,建成汉阴洞河水库,实施许家河、平定河等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基本农田28.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实施30万亩灌溉渠系配套改造,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积极开展农业重点基础项目的前期工作。
    〔9〕积极发展绿色种植基地。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狠抓产业强乡(镇)、专业村和产业大户,推动优势产业向适宜区域集中,全市重点建设“五大”绿色种植基地。即:建设以绞股蓝、葛根、黄姜为主的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基地40万亩;稳定桑园面积70万亩,养蚕80万张,产茧5600万斤;建设优质魔芋基地10万亩;建设优质烤烟基地20万亩;建设优质高产、有机富硒茶园40万亩,年产中、高档茶叶900万斤。各县区根据全市发展总体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突出优势产业种植基地建设。
    〔10〕大力发展绿色养殖业。加强良种畜禽繁育、引进和推广,淘汰劣质品种,提高畜禽质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标准化养殖程度,增强养殖效益;加强畜禽检疫,搞好疫病防治,防范疫病风险,确保畜牧及其产品质量。积极建立良种草料基地,开发饲草加工,确保饲养、饲料供给。大力支持20个重点乡镇、400个专业村和5000个养殖大户,每年稳定出栏生猪240万头、羊106万只、禽1100万羽,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丰富优质水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淡水养殖业。
    〔1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企业引领、市场调节、政府推动]作用,坚持分类指导,结合
上一篇:2005年省级文明单位创建规划 下一篇:劳教所平安创建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