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福建政府工作报告(4)

件的地方进行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
    (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着力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扶持转化弱势产业,淘汰退出劣势产业。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数字福建”建设重点抓好政府公众信息网、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和9个示范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继续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把企业技术改造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轻纺、建材、林产、冶金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高,启动20个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提升原有制造业的技术水平。顺应当今世界企业发展趋势,抓大做强与放小扶小相结合,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做大做强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和新增长点项目。我省中小企业量大面广,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以产业链为纽带,协作配套、区域集聚、规模发展。
    (三)大力开拓市场,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培育和保护群众的购买力。根据中央部署,下半年再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也相应增加。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扶持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型企业、中介及社区服务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门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多就业。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培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研究制定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消除各种限制消费的障碍。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鼓励居民扩大住房、旅游、汽车、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发展假日经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认真贯彻加快发展住房二级市场等政策规定,确保落实到位。加强城乡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消费条件。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以农村村容村貌改造、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电改造带动农村消费热点的形成。打响旅游品牌,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培育流通产业,大力推动现代营销方式发展,提高闽货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四)努力激活多元投资,促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加大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力度,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发展全局的基础性项目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项目。发挥我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优势,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实行公平合理的税费、价格政策,放宽投资领域,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民间投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参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项目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运用贴息、BOT、TOT等多种方式,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以经营城市为手段,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投资的快速增长。认真实施省政府有关污水处理产业化政策,抓紧制定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政策和社会事业项目代建办法。选好选准一批在建项目和交通战备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部管专项资金投资和更多的项目纳入政策性贷款范围。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稽查,切实保证工程质量。规范招标投标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和工程质量事故。继续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度。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认真做好项目公开征集和推介活动,建立相应领域的项目储备库。
    (五)推进体制创新,加快市场化进程。体制改革要着力推进“三个转变”:从以微观领域改革为主转向微观改革与宏观改革并举,从单纯的经济体制改革转为经济改革与社会事业改革统筹考虑,从注重微观效率的提高转向效率与公平协调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继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今年12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70%要完成公司制改造。建立和完善劣势企业退出机制,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继续完善“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构建或重组若干有较强投融资能力的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力争到年底,全省80%以上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新的营运体系。积极推进垄断性行业、公用事业企业的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形成公平
    竞争。继续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特别是盛市、县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着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现有上市公司要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同时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继续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完善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培育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以粮食风险基金和粮食储备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发展和规范社会中介组织,着力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
    (六)以“入世”为契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做好应对工作,细化、落实应对措施。充分利用过渡期的宝贵时间,尽快提高我省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研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和发展自己。各级政府要加强世贸组织有关知识和规则的学习、宣传、培训,使、企业经营者尽快熟悉和掌握世贸组织的有关知识。上半年全面完成涉外经济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订工作。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适应外商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转变,把增强我省产业配套能力作为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手段,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巩固和扩大对东南亚、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加强和拓展对美、日、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把引进外资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外资投向。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吸引外商投资金融、保险、服务业。改进招商方式,建立更广泛的投资促进网络。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的扶持和服务,完善项目领导跟踪责任制;跟踪落实签约
上一篇: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下一篇:安徽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