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6)

;   部
    分
    有
    、
    部
    分
    没
    有没
    有能大部分能
    、
    部分不能不
    能参
    与
    、
    纵
    容
    不关自己的事不管自觉抵制强较
    强一
    般没有号召力
    群
    众
    150人44743129981731645022685519606325307211
    %29.349.320.719.365.311.320.742.733.714.745.336.712.640.94216.720487.3
    党
    员
    130人8146378543482439769161485424735
    %62.335.428.565.43.126.263.13.13058.56.91210.865.432.336.226.9
    乡
    镇
    干
    部
    224人9111810631477481541643147221710710399432
    %40.652.74.528.165.63.121.468.87.119.265.69.87.547.84644.219.20.8
    注:①行政村党员、乡镇干部问卷为集中问卷、当场回收样本;
    ②群众问卷全部为调查组成员进农家、跑田间、爬山头随机问卷回收样本。
    (三)实事求是地分析影响党员先进性发挥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认为,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同阶层党员存在问题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历史因素的积淀,也有市场经济利益调整的碰撞;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主观行为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原因有:
    1、经济社会结构和环境的重大变化,特别是由此催生的“四个多样化”影响,是诱发党员先进性问题的客观原因。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方式的重大变革。在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不仅对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农民的思想观念以空前的冲击,更对农村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讲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党员作为先进分子,必然会去主动适应社会,其思想观念随着发生变化是情理中事。市场经济催化农村群众的“三观”迅速发生变化,特别是“四个多样化”促进党员内部分化,由此诱发的一些消极东西在党员身上逐渐暴露出来。集中表现在三种不同心态上:一是趋利心态。市场经济使人变得更加实在,更加讲求实惠。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需求多样化,使党员从过去只关心国家、集体利益,变为既关心国家集体、同时也关心自身利益。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利用市场经济等价性的特点,自觉不自觉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使党内政治生活带上功利化、商品化色彩。二是趋名心态。一些得益于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而富裕起来的党员,转向追求政治地位、荣誉。如有的党员热心于做村里的“太上皇”等。三是趋安心态。一部分党员信奉“自扫门前雪”,做好好先生,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什么也不管、不问,组织开会决定重大事项,人云也云,不象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同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大流动,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务工或经商办厂,在大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文化的繁荣,促进农村传播文化工具的改进,高科技家电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群众足不出户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国内外的积极信息,也传播进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使一些缺乏政治鉴别力的党员内心产生躁动,政治信仰动摇,丧失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2、党内教育管理失严,监督不力,党组织对党员的亲和力、凝聚力、控制力下降,是产生党员先进性问题的管理层面原因。
    由于形势任务和客观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存在疏漏之处。一是党组织对党员队伍建设重视不够。表现为对新形势下党员的思想状况分析、研究不够,心中无数,以致出现教育内容不能很好地联系党员的思想实际,科学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二是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缺乏有效载体。一些党组织存在“会荒”问题,即使组织党员学习也仅仅停留在念一下文件、读一下报纸。不少党员反映,现在的教育方式是“炒陈饭”,听不到新鲜内容。实际上,一些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对党员思想出现的多样性、变异性,怎样去教育党员?一些党组织感到束手无策。三是管理失严,监督不力。对极少数能力强,大错不犯、小错常犯的党员,认为其在某项工作上能为组织分忧,对其教育管理不严,致使这类党员越陷越深,最终走向反面,以至造成恶果。四是对党员关心不够。对党员要求多关心少,部分没有感受到组织温暖的党员出现与党组织离心的倾向。五是保障不力。主要是教育经费投入少。
    3、党员自身降低要求,宗旨弱化,行为失范,是导致党员先进性问题的主观原因。
    不同利益主体的党员表现出不同的心态,主要是观念陈旧、政治热情衰退、理想信念动摇,宗旨弱化。有的认为共产主义看不见、摸不着,还是多讲点现实,少讲些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实现的共产主义,尤其是生活比较困难的党员,认为讲了那么多年的共产主义,自己还在受穷,把经济搞上去才是最好的主义。有的在原则问题上和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党性原
上一篇:县地税局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调研 下一篇:XXX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