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先进性情况调查(4)
03600
党员户400029104200461014991242198036603980318350004500200034003800
通过对五个不同阶层党员发挥先进性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表述新时期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也就是说,只要在“六性”上得到体现的,就应当承认党员具有先进性:1、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就是党员必须坚定信念,在大事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环境下,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言行上应有利于增强党内团结,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树立党的良好形象。2、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性。就是党员要解放思想,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在思想上必须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而不断修正,与时代同步伐,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守旧,不僵化,不教条,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3、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的紧迫性。就是党员要坚信发展是硬道理,切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仅要带头致富,还要主动积极地帮助群众致富,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要敢冒、敢创、敢闯,勇立潮头,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致力公益事业的主动性。就是党员要牢记宗旨,立党为公,讲求社会公德,心中要装有人民群众,热心助残,扶贫济困,修桥补路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依法行事的自觉性。就是党员要带头遵纪守法。务农党员要模范执行党在农村的政策、法律法规;务工党员要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厂规厂纪;私营业主党员、个体户党员和中介组织的党员,要模范遵守国家的税收政策,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不蒙农,不坑农。6、应对突发事件立场的鲜明性。就是党员在事关社会稳定,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等突发性事件时,要立场鲜明,敢于斗争,冲锋在前,勇于牺牲。
二、按照时代要求,客观分析农村党员体现先进性存在的问题
党员兼具社会成员与社会特殊成员的双重属性。应该说,当今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时代,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主义农村中,一些党员在思想上发生的诸如政治思想弱化,面对农村改革的深化而出现一些困惑和矛盾,或在新形势下体现先进性不是很充分,这是正常的。要求每个党员在变化了的或在变动中的环境条件下都体现先进性,或看到一些党员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否定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这不是科学客观的态度。
(一)必须辩证地看待新时期党员的先进性。
应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党员的先进性。党员体现先进性离不开客观环境与历史条件。他们发挥先进性的形式与内容,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看农村党员先进与否,不能简单地、抽象地看某一个侧面,必须用全面的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党员现实表现,又要看党员的历史表现。如就业方式多样化后,党员体现先进性的形式与内容各不相同。以务工党员为例,从大的方面看,他们在务工的岗位上为企业、为当地、乃至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体现了先进性,而相对于家乡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客观上因人在异处而关心不够,做的少些,如果不加分析就说这个党员没有先进性,显然是不合适的。
应从言行上全面考察党员的先进性。党员应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评判一个党员有无先进性,既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党和人民对党员的要求历来重思想表现,更重行为模范。如看一个年轻党员的先进性,不能只从其有致富能力就认定有先进性,还应从思想上,特别是在带领群众致富上考察其是否体现先进性。
应从对社会的贡献上分析党员是否体现先进性。我们共产党从来不反对党员的个人利益,不要求她的党员成为苦行僧。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也肯定了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可以获得与其劳动等价的收入,即合法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员获得的合法利益越多越好,越多越光荣,因其反映了党员对社会的贡献。强调党员自觉奉献与给予党员付出实际劳动的合理报酬应该是一致的。不能把党员在付出劳动后要求得到相应的报酬,或者党员多付出劳动多拿报酬片面理解成其思想觉悟低,没有奉献精神,缺乏先进性。
(二)应从党员的时代要求上分析把握问题。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党员的时代要求作了新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刻苦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应当充分肯定,对照这一要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主流是好的,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由于长期的和平建设环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纷繁复杂因素的影响,加上一些党组织
放松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致使少数党员不能保持甚至彻底丧失先进性,没有体现时代要求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在调查中,我们采用“群众评党员”、“党员评党员”和“乡镇干部评党员”的方法,对504份问卷评议五个不同阶层党员情况进行了分类分析。
表现在务农党员身上,主要是全心全意为群众的思想树立不牢。问卷“你村党员碰到邻居有困难是否乐于帮助”,群众、党员、乡镇干部选择“大部分积极性不高”和“一般不帮助”,占66.7%、23.8%和37.1%;“处理村民纠纷”,选择“拖拉、回避”和“分亲疏、不公正”,有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