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广东政府工作报告(4)

区域结构,逐步形成专业化和分工不同的农业产业带。产业区。
    采取有效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科技兴农,实施品种更新计划,创造农产品名牌,提高农业技术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城镇化进程。搞好中心镇规划,加快中心镇建设,增强对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能力。把推进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乡镇企业改革提高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及时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和技术等服务。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严禁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逐步推行学校“一费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加强水利建设。加大依法治水和科技治水力度,推进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快水利现代化步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工建设北江大堤加固工程和韩江水利枢纽工程,继续抓好雷州半岛改水治旱工作。
    四、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
    把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放在突出位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加大对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进行技术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努力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特别要支持具备条件的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抓好产品结构调整和创新,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推广技术标准化和条码技术,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上档次、上水平。引导企业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流程,逐步实现自动化、信息化。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实施“科教兴粤”战略,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完善和优化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研基地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的作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依托科研院所组建大型科技企业集团。拓宽科技融资渠道,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各地和重点企业的竞争力。动工建设广东科学中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网络资源整合,推进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阶’融合,建设好网络互联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快软件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广州、深圳、珠海、南海4个软件园区建设,培育大型软件企业。推广南海市经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以县为基础,着眼应用,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加大力度组织高技术专项攻关,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特别在发明专利上有大的突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研发和专利登记工作。发挥专利、版权、商标制度在科技创新中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指导企业保护白主的知识产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
    五、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小,扶优汰劣,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积极引导国有资本向基础产业、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集中。对技术落后、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安全隐患大、生产能力过剩、投资链条过长的劣势企业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加快退出市场步伐。
    加快快国有企业的体制创新。进一步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考核办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注重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加强引导和扶持,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凡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同时对民资开放。赋予更多民营生产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促进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培育民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资本联合,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现由家族式经营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
    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进一步做强做大工业龙头企业。实施全省50家龙头企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规划,以此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紧密协作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促进企业联合重组,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向集团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和加强社会保险费征收,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支出,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以市为单位的社会保险统筹制度,规范社会保障的支付。加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切实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重视解决弱势群体中子女入学难、住房难。就医难和打官司难等问题。加快建设全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摆到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的措施,多途径拓宽就业渠道。
    深化其它各项改革。逐步开展供水、供气等垄断行业改革。继续
上一篇: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 下一篇: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