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府工作报告(3)
配收入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
一、把培育和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改善消费环境。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清除各种限制消费的障碍,保护和培育消费需求,鼓励居民扩大消费。拓展消费领域,特别是促进住宅、汽车、旅游和各种服务方面的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确保年底农村住宅到户电价降到每千瓦时0.79元以下,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改善农村消费条件。
努力开拓国内市常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强与兄弟省(市、区)的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开拓市场与经贸合作相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外省开展投资合作、品牌合作、科技合作、商贸合作,提高层次,利用当地资源合作生产、加工、销售,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继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对公益性、社会性、基础性领域投资,重点加强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投资。争取国家国债资金支持,落实配套资金。加快“十五”计划重点项目的开工和建设。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约束机制、风险承担责任制。改革现行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打破行业垄断,除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和控股的项目外,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努力扩大社会民间投资。实行基础设施项目法人招标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加强建设工程特别是财政性投资项围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强化工程监理,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
二、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职能。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善于运用法律、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深化投融资、贸易、产权、分配、人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做到依法、公开、规范。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增加政府制定和发布政策的透明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办好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
建立与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体系。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的承诺,加快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清理、修订和政策调整,制定和完善规范、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规则。加强对世贸组织规则的宣传和研究,提高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的能力和水平。
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享有的权利,大力开拓国际市常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传统大宗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发展一批机电、轻纺等出口名牌产品,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积极扩大一般贸易出口,发展服务和技术贸易。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欧美、日本和港澳地区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抓住时机拓展俄罗斯、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常推进国有外贸企业战略性重组和公司制改造,发展技工贸一体化外贸公司和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培育一批国有、民营、股份制、外资等多种出口龙头企业。加强对进口商品的跟踪调控。加强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银行、外汇、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改善环境,提高通关效率。做好外事和侨务工作,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生产性企业积极“走出去”,发展跨国经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重点推动轻纺、机电等行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拓展我省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在境外建立加工生产基地和销售、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业务。
扩大利用外资。抓住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和国际资本寻求投资新出路的有利时机,更积极有效地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重点吸引国际大财团、大跨国公司到我省投资合作,设立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开放外商投资领域,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引导外资投向,把引进外资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出口结合起来,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三高”农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
拓展粤港澳台合作领域。进一步完善粤港澳三地政府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三地资源、市场和基础设施的衔接,推动产业密切合作,逐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合力。重点加强与港澳在大型基础设施、物流、旅游、环境、商贸、金融、信息产业、法律咨询和其它中介服务的合作。继续加强粤台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农业效益。在确保3000万亩基本农田和175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市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农业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具有广东特色和效益高的南亚热带水果、蔬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积极扩大出口和内销。加快畜牧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进一步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加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建设。大力发展海洋和水产业,抓好海洋综合开发管理。加强渔港、码头等
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港湾综合治理。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途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推进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为主要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发展订单农业,扶持办好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化经营的农产品基地。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扶持。加快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稳定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构筑合理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