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6)

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就业是民生之本。要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注重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改善社区创业环境,再开发1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全面推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登记服务制度,将农转非人员纳入促进就业优惠政策范围,逐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城镇劳动力在就业管理、培训和服务等方面平等对待。
    高度重视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抓好就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组建创业指导中心,对失业人员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公益性就业岗位定向分配制度,优先安置“4050”失业人员。街道开办的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对就业特困人员实行“托底”安置,确保安置率在95%以上。高度重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大工作力度,为~年基本解决这一问题打好基矗
    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依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措施,解决当前反映比较突出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外来劳动力参保问题。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采取措施减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完善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政策,制定实施《北京市生育保险规定》。
    大力推进补充保险制度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进一步落实和规范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提倡个人参加商业保险,形成多层次的保险模式,提高保障水平。积极探索建立以区县为统筹单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试点范围。
    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研究城镇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构建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制定不同低保家庭的分类救助办法和家庭收入核实办法,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进入保障范围。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和临时救助政策,解决低收入家庭的特殊性、突发性困难。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尊老助残的氛围。
    合理安排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和进度,确定适当户型标准,实行购买申请审批公示制度,加强上市交易管理。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解决好“双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基本解决标准租私房问题。坚决打击违法拆迁行为,依法实施文明拆迁。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为重点,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卫生事业投入有明显增长,将资金重点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农村卫生服务、城市基本医疗服务等领域。建设北京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和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完善信息网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加大对山区、半山区、偏远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纳入公共卫生体系,重点加强建设,落实城市卫生资源支农措施。
    完善预防、治疗、保健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整合优化现有医疗资源配置,加快办医主体多元化步伐。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大力普及卫生常识和健康教育。落实《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地防止疫情反复。依靠科学,依靠法律,依靠群众,严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全力以赴打赢这场阻击战。
    推进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对困难区县和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颁布实施新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重点改善半山区和农村平原地区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加快推进城区初中校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办学相对困难高中校的改造。
    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加快高等教育创新,增强学生的就业、创新和创业能力。大力发展城乡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加强各类技能教育培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办学,提高民办教育办学规模和水平,支持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继续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力度。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扶持一批、转企一批、重组一批、剥离一批的原则,对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以街道、乡镇文化中心和社区、村文化室为重点,继续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建成首都博物馆、北京天文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亚洲杯足球赛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出色完成雅典奥运会火炬在京传递和奥运接旗活动,实施奥运夺金计划,推进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
    各位代表,办好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重要实事,是市政府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今年,确定了56件实事,我们将明确责任,保证投入,确保年底兑现。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首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首善之区为目标,扎实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巩固和发展首都奋发向上、社会和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群众,努力使科学理论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以迎接新中国成立55周年为契机,以“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为主题,深入开展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群众性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强化广大市民的首都意识、法律意识和公德意识,切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广泛普及
上一篇: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 下一篇:广东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