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5)

运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以奥运建设全面启动为契机,从解决最为突出的矛盾入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
    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努力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确保年内完成《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城市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按照“平原城市化、山区城镇化”方针,优先选择几个发展区位、产业基础和居住环境较好的卫星城,将其规划建设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成为分流城区产业、人口和吸引农民进城的重要载体。
    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吸收经济、社会等领域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全过程。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公开性、权威性。对一些重点地区和重要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采取方案征集、招投标等方式确定;实施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强化规划管理。合理控制房地产开发规模和布局。
    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认真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各项规划、政策和措施,逐步做到保护有法可依、办事规范有序、资金保障有力。重点推进白塔寺、玉河等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试点。切实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
    坚持“开放接轨、公开透明、节俭务实”筹办方针,切实搞好奥运场馆建设。认真贯彻“勤俭办奥运”,加大奥运场馆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加强管理,确保安全、质量和工期。尽快完成尚未开工的新建和改扩建场馆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加紧进行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规范业主行为,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认真实施国际奥委会和国家颁布的强制性质量标准和特殊要求,努力把奥运场馆建成一流水平的建筑精品。实行市场化、公开化的运行机制,推进“阳光工程”,实现“廉洁奥运”。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速度,逐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编制《北京交通发展纲要》。建管并重,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缓解交通拥堵第一阶段各项任务。把发展轨道交通放在首位,安全、优质、高效建设地铁四号线、五号线、十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线。加快市区南北通道建设,建成多条城市快速联络线和动物园、六里桥综合客运枢纽。
    调动区县积极性,建设一批城市次干路和支路,加密城市路网,改善交通“微循环”。科学调整现有交通组织,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提高智能管理水平。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完成南中轴路大容量快速公交试点。实施交通疏堵工程,重点改善望京、中关村等地区的交通状况,整顿崇文门路口等交通拥堵点段。继续治理机动车超限超载。加强停车规划和管理。加大交通宣传力度,提高市民交通文明意识。
    围绕“绿色奥运”,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治理四环路到五环路之间垃圾堆积点,建成医疗废物和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近郊区达到93%、农村达到30%。加快城市污水治理,建成卢沟桥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工程。
    继续推进城近郊区公厕的改造和建设。加大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力度。结合道路建设、文物修缮、拆除违法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实施百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抓好南北中轴线等地区的绿化美化,启动城市楔形绿地建设,巩固提高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水平,调整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绿化用地规模,加快建设步伐。
    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攻坚阶段,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使治理难度加大。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62%以上。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约型城市。坚决贯彻节约优先原则,把节地、节水和节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用地,进一步加大对土地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实行土地垂直管理体制,规范控制建设用地协议出让范围,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标、拍卖、挂牌制度。
    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组建水务管理部门,采取严格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用,保护好饮用水源。高质量建设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制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分阶段工作方案,实施阶梯水价,推动再生水回用和雨水利用,推广和更新节水器具,强化节水管理。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市民节水意识。突出抓好节能工作,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综合改革。以增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社区民主自治功能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政府职能到位、市场作用入位、社区功能归位。明确划分城市管理系统中各部门的职能、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建立健全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发挥区县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强化对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治理。加强街道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能力,把城市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落在实处。
    进一步搞好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子女就学和生活条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把计划生育工作重心落实到社区。
    各位代表,首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我们要深刻汲取密云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的惨痛教训,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排查和消除各种重大事故隐患。建立城市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别要切实解决预案落实和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四)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更加重
上一篇: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市) 下一篇:广东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