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的撤并在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减低了风险、资源得到了更有效配置,人员得到了优化、" />
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金融机构撤并的利弊及其政策建议(2)

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农村金融机构的撤并在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减低了风险、资源得到了更有效配置,人员得到了优化、整体优势进一步显现的同时也具有外部不经济性,带来农村金融服务的弱化和一些社会福利的损失。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弱化。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市场撤出其贷款业务,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正规贷款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社经营负担较重、成本较高,在农村资金需求旺盛、贷款定价自主权扩大、缺少外部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农村贷款利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04年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幅度集中在3 0% 100%,执行基准利率和下浮利率的情况很少。少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一浮到顶,个别地区农村信用社还存在恶意缩短贷款期限,收取高额罚息的现象。

 

  农村金融服务弱化。一是基层银行网点撤并对乡镇民营企业的结算产生很大影响。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撤销后,其业务一般移交给农村信用社,而目前农村信用社结算手段单一、服务功能不全,各县农村信用社又没有实现系统内联网,更没实现与商业银行联网,结算凭证仍通过手工传递到县城办理,原来当天即可结算的资金,现在要23天,这对农村企业结算和资金周转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二是撤并的农村信用社网点基本是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当地居民因无法得到便捷的存取款和结算服务而极为不满。

 

  农村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更加困难。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村中小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在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网点竞相退出和信贷权限上收后,这些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单一和狭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惟一的“正规军”,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但受资产负债比例及单户贷款比例的控制,无法也无力满足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导致城市与农村贷款规模差距进一步拉大。2004年安徽省17个市市区新增贷款529.75亿元,61个县域新增贷款额仅54.08亿元,前者是后者的9.8倍,市区平均贷款新增额超过县域的35倍。自2000年以来,安徽省农村经济发展仅以年均4.5%的速度递增,低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36个百分点,全省80%的县域已陷入了经济效益低下与信贷支持不足的“金融抑制”状态。县域农村经济资金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影响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资金外流现象突出。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农村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强大的动员储蓄功能,但贷款功能日益萎缩,吸收的存款大量上存。2004年安徽省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增加168.4亿元,贷款却下降32.2亿元。二是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农村资金被大量抽走。2004年年末,安徽省邮政储蓄余额已达369.1亿元,比年初增加63.8亿元,全部被抽走。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形成抽血不止、输血不足的现象。

 

  农村民间融资日趋活跃。由于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县域金融需求,县

上一篇:关于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检查报告 下一篇:贫困地区财政与金融支农存在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