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安徽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3)

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大开放战略、城镇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安徽奠定坚实基矗今后5年,经济增长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左右。
    根据上述目标和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省这个主题,在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进程中,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坚持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推广良种良法,加速农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加快建立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形成特色、品牌、规模、档次,努力提高安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优质粮油、饲料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实现以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并举转变,突出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加快乡镇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主攻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储藏、保鲜、运销业,实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要把劳务输出作为重要产业,加强培训、引导、服务和管理,推动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努力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加速农村工业化的主要途径。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产业组织形式,重点发展一批带动面大、关联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加工流通型骨干企业。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扶持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健康发展。注意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建设各具特色、形成规模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产业化基地。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力争把我省建设成安全优质高效的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销售和各种中介服务,加快推进信息入乡工程。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和农村生产要素市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稳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完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确保防洪保安、抗旱减灾工程顺利实施并如期完成。按照“稳定、完善、规范、配套”的要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既确保长期稳定和规范地减轻农民负担,又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解决县乡财政困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壮大县乡经济实力,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以加速工业化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镇化进程。
    工业化是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基矗加快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强化工业意识,提高工业化水平,抢抓新技术革命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力增强工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速城镇化进程。
    传统工业是我省经济的重要支柱。要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加快重大技术、工艺、装备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着眼于提高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按照市场规律,加速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重点骨干企业,力争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若干个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力军。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信用担保、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引导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的优势,向配套型、加工型、服务型、科技型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最有潜力、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以重点科技园区和合肥等重点城市为主,以若干优势领域为主,以潜力大的骨干企业为主,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有选择地发展生物工程、纳米技术、新材料、新医药及现代中药和环保等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具有安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是加速工业化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促进结构升级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突破口,促进服务业的大发展。要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体育、金融证券、房地产、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加快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打破垄断经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外资和个体私营企业投入服务业。结合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转移,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当前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支点。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发展,加快我省的城镇化进程。继续推进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城和中心镇,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突破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切实解决好进城农民的户籍、社会保障和子女教
上一篇:福建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关于开展行业精神与城市精神大讨论活动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