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体育局局长(4)
五是统一招生选材标准,形成层层衔接的人才链。建立选材一体化、育才一条龙的运行机制是“体教结合”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体育和教育部门统一制定对体育特色学校(班)、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重点项目训练点的招生选材标准,由体育、教育部门共同组成选材小组,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广泛选材、科学选材,在各个层次的学校中,根据科学选材的标准选择有潜力、有希望的体育苗子,加以培养,形成一体化的选材机制。同时,在育才上逐步建立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互相衔接、互相配套的一条龙培养体系,保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及时得到发现和系统化训练,并完善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机制,力争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六是正确处理好竞赛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矛盾。竞赛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措施。在竞赛与训练的关系上,要体现出竞赛为训练服务,为发现和培养人才服务的原则,既不能“重赛轻练”、“以赛代练’,又不能赛事过多、过滥、质量不高,甚至赛事安排与训练严重脱节。各项目的特点不同,要研究制定符合青少年人才培养规律的分层次、分等级的竞赛制度。青少年比赛时间尽量放在寒暑假或假节日进行,尽量减少影响正常文化课学习时间,力求做到赛训与文化学习两不误。加大赛风赛纪整治力度,提高竞赛质量,把着力点放在扎扎实实训练上,放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上。在竞赛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关系上,体教结合一大优势就是有利于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矛盾解决。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需要,在建立体教结合的业余训练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学训结合的方针,切实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彻底改变只管运动训练、不管文化学习,讲运动成绩、不讲文化学习,文武脱节的现象。在坚持系统化运动训练的同时,都应把文化课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各项目教练员既管竞赛训练,又要管文化课学习,赛前抓学习、赛后抓补习。对从事重点项目业余训练中小学生,要安排有责任心、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他们所在班级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样不仅为升学就业创造好条件,还会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四、建立体教结合工作保障机制
新的体教结合体制运行,要求有相关政策与之配套,教育、体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体教结合工作的政策研究,共同制定体教结合工作中的体育特长生的招生、训练、学籍管理、文化学习,体育师资(教练员)队伍建设以及考核奖惩等政策,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
1、制定招收~员上学的优惠政策。取得省级比赛前三名和二级运动员,可按当年最低录取控制文化分数降低一定比例由学校择优录取。省市示范学校要有保证招收体育特长生的计划。放宽优秀体育特长生的入学、转学条件,对于特殊人才,可采取特招直升、降低
分数线办法入学,减免学费。针对特长生,学校要采取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措施,确保~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训练时间。对市业余体校的在训运动员,下午两节课后和节假日要保证其训练时间。
2、建立有利于体教结合工作的激励机制。一是制定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评估、资助、奖励办法,调动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积极性,调动从事青少年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和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提高青少年业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益,鼓励学校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各类青少年竞赛的杠杆作用,体教两家共同建立新的青少年儿童体育竞赛制度,改革和完善市级青少年比赛、中小~动会竞赛办法。三是将“体教结合”工作纳入政府对体育、教育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定期组织全市“体教结合”
工作总结交流会,加大指导、评估、督查力度,对“体教结合”工作成绩突出的区县体育、教育部门、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