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体育局局长(3)
三、主动配合,狠抓落实,开创体教结合工作新局面
体教结合是一项社会
系统工程,涉及到体育、教育部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通过互动联办方式克服两个管理部门、两个操作系统的体制障碍,实现从形式到内容、从软性管理任务到刚性目标任务的一体化管理体制的转变,特别要注重强化领导管理机制和健全“一条龙”业余训练管理体系。
1、建立一体化的领导体制
这次会议成立了市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体教结合”的指导、协调工作,体教两家还将建立体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关于“学校体育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部门的指导”的规定,体育与教育部门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条件下,建立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解决体教结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宏观上加强对体教结合工作指导。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体育部门主要负责专业训练、训练设施器材的保证;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文化教育、学籍管理和体育普及;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定期联席会议和定期检查评估制度,真正做到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评估、统一奖惩,充分运用竞赛、经济和政策杠杆的作用,真正实现对体教结合工作的一体化领导,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体育部门还要主动与教育部门一道,积极争取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与其他兄弟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为体教结合工作健康、快速地推进搭建一个和谐发展的平台。
2、建立一条龙业余训练管理网络
在建立“一条龙”训练体系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积极创办体育特色学校(班)、青少年俱乐部。体育、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现有的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班)的扶持,有师资、设施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办体育特色学校,普通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办好体育项目特色班。市教育局、体育局要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形成分布科学、衔接有序、渠道疏通、特色明显的体育项目网络。体育特色学校(班)由体育、教育部门两家联合审批挂牌。定期召开开展体育特色项目经验交流会,在加强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班)建设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将部分项目下放到一些重点学校,创办学校青少年俱乐部。建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一条龙”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训练体系。
二是抓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 要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推动学校体育、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传统项目学校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建立一个训练队,参加一、二个比赛,而是要着重抓好一个传统项目,形成品牌特色,搞好普及,扩大初级层次的训练面,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这个项目的训练,以传统项目带动提高整个学校的体育水平。真正使学校体育成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源头。明年,要根据“一条龙”培养训练体系的要求,重点抓好体育传统项目的合理布局和衔接工作。
三是抓好体育教师、教练员队伍建设。体育局要主动介入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体育课质量、提高业余训练水平。体育系统要把优秀教练派到学校带队训练,同时打开大门积极吸纳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到运动队任教,实行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双向交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训练水平不断提高。体育部门还将组织体育师资
培训班,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体、教两家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长期坚持青少年训练的积极性。
四是统一优化项目布局,打造“品牌型”项目。按照“加强基础项目,巩固优势项目,发展强势项目,突破弱势项目,打造精品项目”的培养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体育系统的各级体校、业余体校项目和设置在教育系统的学校体育训练项目进行优化,以省里的重点项目和基础项目为主,突出优势项目,力求出精品。如根据我市特点,将水上、击剑、蹦床、乒乓球、田径等项目,逐步打造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品牌。在布局学校体育训练项目网络时,对有师资、有设施条件、有体育特色项目、有积极性的学校应积极扶持创办省市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