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计划 | 大学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 | 班级工作计划 | 行政工作计划 | 安全工作计划 | 部门工作计划 | 医务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机关单位 | 寒假计划
教师工作计划 | 小学工作计划 | 团支部工作计划 | 个人工作计划 | 培训工作计划 | 卫生工作计划 | 销售工作计划 | 后勤工作计划 | 半年工作计划 | 农村农业 | 暑假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工作计划 | 学生会工作计划 | 德育工作计划 | 工会工作计划 | 财务工作计划 | 社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学习计划 | 办公室工作计划 | 党支部

全国雨水集蓄利用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2)

sp;(4)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到重要位置。以建设水窖、水池、水柜等小微型水利工程为契机,开展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快发展以林、果、菜等种植业和小型养殖业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十五”期间的重点布局
    雨水集蓄利用分为黄土高原沟壑区、青海干旱山区、川陕山丘盆地区、云贵高原区、岩溶山区、华北北部干旱山区、中部山丘区7个区。
    1.黄土高原沟壑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包括甘肃、宁夏及陕西、内蒙古、山西的一部分。该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偏低,地表水资源缺乏,地下水埋藏较深,长期受干旱威胁,多年来当地群众就有修窖集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传统。目前“人均一窖”“一园一窖”“人均半亩基本农田”已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奋斗目标。由于这一地区降雨量少,土壤渗透性强,需要人工修建集雨面,而且水资源紧缺,必须实施节水灌溉。因此重点是集雨场的选择和修建、适宜节水灌溉措施的配套。
    2.青海干旱山区
    青海干旱山区位于青海省东部,自然条件恶劣,山大沟深,水源短缺,降雨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惟一水源。该区降雨量在320~480mm之间,降水常以暴雨方式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因而该区发展的重点是保水,利用孝微型雨水集蓄工程,以公路沿线进行带状开发,结合小流域集雨工程,充分利用休闲土地、各种场院、村庄道路、荒山坡面、封山育林区和支毛沟治理措施,合理布设引水渠,因地制宜配套调蓄设施,充分收集和利用天然降水。
    3.川陕山丘盆地区
    该区包括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和陕西省的南部地区。年均降雨量1000~1100mm,水资源相对充沛,但由于水低地高,加上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干旱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区发展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地形修塘筑坝,集蓄降水,利用山区优势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林、果业,把雨水集蓄利用与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的发展“产品质量优、品种特色强、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高”的特色农业,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力求“兴一片水,富一方民”,引导农民脱贫致富。
    4.云贵高原区
    云贵高原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干旱山区。区域内多为干旱山区,汛期雨水充沛,但季节性干旱缺水严重,耕地资源也十分紧缺。该区一般不需修建人工集雨面,只需在天然坡面下游或石山周边出水口修池建窖,一年之内可以多次蓄水,反复利用。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宜发展融小型家庭种植、养殖业、庭院建设和农村社区环境建设为一体的“池园经济”,池中养鱼、池面养鸭、池边种植果树、家中养鸡养猪,实施一水多用,综合发展。由于一般不需修建人工集雨面,工作的重点是蓄水工程的建设布局和综合利用。
    5.岩溶山区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的部分区域,山岭连绵,山体岩石裸露,岩溶地貌,岩层陡倾,河谷深切,多呈“V”形峡谷,地下水埋深较大,土地零星分散,群众生活较为贫困,是全国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但该区降水充足,发展的重点是修建地头水柜、小塘坝,结合节水灌溉,解决温饱,摆脱贫困。
    6.华北北部半干旱山丘区
    华北北部半干旱山丘区包括河北以及内蒙古、山西、北京的一部分,雨水资源短缺,但比西北丰富,而且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因此发展方向在于更大规模的高效农业种植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些山区一直以梯田建设、荒山治理、旱作农业发展方向为主。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节水农业的联系尤为密切。一般农业灌溉以路面集流为主;农村饮水以屋顶、晒场集流为主;牧区以坡面集流为主。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在于依据各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形式和技术方法。
    7.中部山丘区
    中部山丘区位于皖北、皖南、赣南、鲁中南、豫西北、鄂西北、湘西的山丘区,年降雨量在600~1200mm左右,年内分配极为不均,地形起伏不平,沟谷较深,水土流失和干旱都较严重,水源缺乏,且地高水低,引水困难,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难度大、投资高;自然条件比较适宜发展果树等经济作物。该区重点是发展孝微型集雨节灌工程,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集雨、蓄水、节灌一体化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促进山区脱贫致富。
    四、“十五”计划及2010年前景展望
    1.“十五”目标与任务
    按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水利、农业总体规划,通过实施雨水集蓄利用“十五”计划,使上述贫困地区达到人均半亩旱涝保收基本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2.“十五”发展计划
    “十五”期间计划新建集雨场面积13亿m2,水窖、水窑、水池、水柜等蓄水工程1300万处,蓄水容积11.6亿m3,发展抗旱保苗保水灌溉面积88万hm2,节灌面积22万hm2,解决770万人、775万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区域内25°以上和部分25°以下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3.2010年前景展望
    ~~2010年重点发展集雨节灌区的农业经济,包括集雨节灌与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的结构调整结合;发展集雨工程的综合利用等,使群众脱贫致富。~~2010年计划发展集雨场面积20亿m2,蓄水容积13亿m3,发展补灌面积114.13万hm2,节灌面积27.33万hm2解决287万人和481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五、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熂忧苛斓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量大面广,涉及部门较多,既包括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又涉及到新的农业技术措施、新材料的引进、应用和指导。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
上一篇:×食品企业发展壮大的思考 下一篇: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