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雨水集蓄利用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
<>
一、全国雨水集蓄利用成效及基本经验
1.雨水集蓄利用取得的成效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已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九五”期间,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群众对雨水集蓄利用的认识也逐步加深。通过在中西部等地区建设的试点来看,雨水集蓄利用已从单项集雨技术走向农业综合集成技术,从传统集雨利用走向高效利用,从理论探讨、技术攻关逐步走向推广应用并蓬勃发展的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为干旱缺水地区解决了农村饮水和部分生产用水。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水池、水窖等小微型工程560万处、蓄水容积18.3亿m3,发展抗旱保苗补水灌溉面积264.67万hm2,解决了3600万人及250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2)为干旱缺水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集雨工程的实施,使许多缺水地区农民有条件种植高效经济
作物,发展池园经济,使农民生活、生产条件有了大的改善,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四川省干旱地区通过兴建集雨工程后,不少农户开始种植蔬菜、瓜果,有些农户还办起了养猪尝养鸡场及生产酱油、醋的作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对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雨水集流工程,促使农民由广种薄收逐步走向精耕细作,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有利于在水土流失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遏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广西凤山县弄雷屯依靠建成的54处地头水柜集雨工程后,实施地改田2.93万hm2,粮食年总产量增加1.8万公斤。共种竹16hm2,封山育林160hm2,池边种葡萄250株,有力地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4)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作的开展,使一些地区的农民家中安装了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和抽水马桶,猪、牛、羊实行了圈养,卫生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证明,雨水集蓄利用是促进干旱山区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干旱缺水地区组织群众兴建小水池、小水窖等小微型雨水集流工程是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是贫困地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2.雨水集蓄利用的基本经验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各级领导对雨水集蓄利用工作十分重视。许多省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水利厅主管厅长为正副指挥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指挥部,各有关地(州、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负责对项目组织领导,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些盛自治区则由水利厅牵头,计委、财政厅、扶贫办、农业厅、科委等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抓好此项工作。各地水利部门建立了盛地、县、乡四级技术推广网络服务体系,负责进行技术指导。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区域内,从上到下制度健全,方法得当,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2)制定较完善的技术方案和
项目管理制度。为加强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技术指导及管理,水利部已于2001年2月颁布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内蒙古和广西也相继出台了《半干旱丘陵山区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和《广西地头水柜(水池)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定及设计手册》。同时许多盛自治区还制定了不少管理办法,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竣工验收办法》《工程管护办法》等,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3)用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谁建、谁有、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允许继承转让,有的还颁发产权证,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和承包地里建窖蓄水,发展生产;各地还出台了许多奖励政策,做到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先干后补,多干多补,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4)资金上给予扶持。按照“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及地方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了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
(5)加强宣传。通过利用当地的电视、广播、报刊、简报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必要性和技术特点等,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技术要领。各种示范点又使群众看到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效益,从而加快了建设步伐。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资金限制,目前发展速度仍很缓慢,投入不足制约着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发展。二是由于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不足或服务力度不够,造成有的水窖或集雨场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出现蓄不上水或蓄不满水的现象,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二、“十五”期间的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为目标,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加速全国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
2.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能蓄则蓄,能拦则拦,以孝微型
水利工程为主,充分利用当地的雨水资源。
(2)先生活、后生产。在优先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基础上,依靠节水灌溉和补充灌溉措施积极发展农牧业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3)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要与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提倡一水多用,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使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