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计划 | 大学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 | 班级工作计划 | 行政工作计划 | 安全工作计划 | 部门工作计划 | 医务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机关单位 | 寒假计划
教师工作计划 | 小学工作计划 | 团支部工作计划 | 个人工作计划 | 培训工作计划 | 卫生工作计划 | 销售工作计划 | 后勤工作计划 | 半年工作计划 | 农村农业 | 暑假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工作计划 | 学生会工作计划 | 德育工作计划 | 工会工作计划 | 财务工作计划 | 社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学习计划 | 办公室工作计划 | 党支部

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为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和我市“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加速佛堂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明思路、定目标、聚人心、促发展,把佛堂建设成为大城市副中心、现代化小城市。特制定佛堂“十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宏观背景、方向、目标
    (一)“十五”时期的发展背景。
    “九五”时期是佛堂经济发展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进取积极努力下,佛堂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已经为“十五”发展计划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矗
    (1)综合实力大为增强。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3亿,人均收入4352元,财政收入达到4957万元。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幅度为12%以上,2000年工业总产值22.4亿,形成了针织袜业、建材机械、食品加工的工业生产布局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效益农业初见成效,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基地。工业园区的龙头带动、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千家万户家庭加工业的蓬勃兴起,经济基础有了很大提高,2000年实现工农业产值25亿元,并继续保持着大幅度增长势头。
    (2)小城市框架已显雏型。近几年佛堂人口集聚明显。2000年我镇总人口已达8.1万;城市规模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镇城区面积已达3.5平方公里,水泥路总长为15公里,镇文化中心、综合市尝工业园区等建筑精品不断涌现,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3)区位和资源优势日趋明显。佛堂地处义乌至周边永康、武义、金东等地的枢纽,是义西南的核心区域,交通极为便捷,城市与工业的互补性很强。佛堂的古镇民居老街、山水等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充盈的水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具有很强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4)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市民素质。佛堂历史上人才辈出,群众文化历来兴盛,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在凝聚人心方面的巨大作用,成为推动佛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佛堂群众发展经济的愿望更加迫切,思想也更加解放,经济更加开放,区划调整后佛堂的发展空间更为宽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城市框架的形成,佛堂将迎来不可多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二)“十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坚定现代化商贸名城方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致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使城镇和农村协调发展,确保到~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佛堂建设成城区人口1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城市,一个以园区工业为龙头、产业化农业为基储旅游商贸为特色的产业新城;一个具有浓郁江南风情,融古镇自然人文景观于现代文明,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缤纷的人居花园。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十五”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亿,财政收入7000万元,人均纯收入4800元,城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完成城市规划,小城市框架初步拉开;~年国内生产总值9亿,财政收入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城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亿,财政收入9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200元,城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以上;~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达到或接近省定的现代化评价指标的下限值,少数指标接近或达到上限值,建成10平方公里,可容纳10万人口,水、电、路、讯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市。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战略步骤,“十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00美元以上,年均递增15%;财政收入超亿元,其他各项经济目标均显著增长。
    2、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佛堂小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电力、供排水、信息等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要达到40%以上。
    3、投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古镇开发初具规模,城市个性基本形成并且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客商的理想旅居去处。
    4、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兴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市民素质、村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争创国家级卫生镇和省级文明镇。
    5、人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医疗、卫生、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同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较大进步。
    (三)“十五”时期的指导方针。
    围绕“十五”发展目标,结合佛堂实际,把握以下指导方针:
    1、坚持以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总揽全局,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再创新业,突出发展主题。加快实现农村“五化”,即“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在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敢破、善学、求进”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建设佛堂现代化小城市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佛堂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坚持以城市化为突破口。加速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的创造力和集聚、辐射功能,加快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促进人口集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化进程,增强地区辐射力;通过强化佛堂城区建设,提高城市美誉度,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使佛堂成为名副其实的义南经济、文化、旅游发展中心。
    3、坚持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加快
上一篇:全国雨水集蓄利用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 下一篇:扬生态农业优势走特色产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