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计划 | 大学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 | 班级工作计划 | 行政工作计划 | 安全工作计划 | 部门工作计划 | 医务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机关单位 | 寒假计划
教师工作计划 | 小学工作计划 | 团支部工作计划 | 个人工作计划 | 培训工作计划 | 卫生工作计划 | 销售工作计划 | 后勤工作计划 | 半年工作计划 | 农村农业 | 暑假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工作计划 | 学生会工作计划 | 德育工作计划 | 工会工作计划 | 财务工作计划 | 社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学习计划 | 办公室工作计划 | 党支部

义乌市商贸发展十五规划(2)

——商贸业持续繁荣发展。到~年底,全市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基本保持现有水平,市场年成交额达320亿元,比2000年底增长39.5%,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年成交额达280亿元,比2000年增长45.1%,五年年均递增1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9亿元,五年年均递增8.5%,全社会出口交货值50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底增长138.1%和597.7%,五年年均递增18.9%和47.5%。
    ——商贸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到~年底,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达到6个,比2000年底增加1个,年成交额超十亿元市场达到2个,比2000年底增加1个,年销售额达到亿元的商品零售商场达到3个,商贸业体系更为完善发达。
    ——商贸业素质进一步提高。积极引进新型流通业态,交易手段逐步现代化,营销方式更趋多样化,交易行为和监督管理日益规范化。到~年底,商品交易市场物业管理机构要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赐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各类商品市场和大型商场都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主页,发布信息、开展网上交易。商贸业从业人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商贸业的贡献进一步突出。全市商贸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底的43.1%上升到48.1%,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底的24.9%上升到30%。
    三、发展导向
    (一)市场发展导向
    1、中国小商品城
    (1)加快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强化产业支撑。紧紧围绕小商品市场,继续发展市场需要的、以劳动密集型日用工业品为主的小商品加工业,形成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达到以商促工、以工强商、工商联动的目的。引导经营大户与生产加工企业联合经营,将商业资本转向工业资本,引导市场主办者从场地经营向资本经营发展,拓展资本运作方式,提高市场资源的集约程度。鼓励市场组建科技开发中心,通过产品的深加工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上市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带动义乌本地产业的升级。重点培育适合本地发展的支柱产业。
    (2)提高市场国际化程度,拓展市场空间。在成立海关机构的基础上争取建立直通关,努力创造外贸出口发展的宽松环境,吸引更多外贸客商来义乌发展。引导、鼓励个私企业主,走出国门,闯荡国际市场,大力推进义乌企业申办自营进出口权,加快出口交货值的增长,致力培育义乌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有计划、有规范地输出义乌市场,在国内外创办分市场,同时加强分市场管理,办一个成一个,并逐步推动品位的提升。大力推进入的现代化,通过培训、教育,努力提高企业主和经营户的整体素质,增强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3)规模扩张与品位提升并举,优化市场经营环境,加快市场现代化建设。一是按照市场组织形态专业化发展趋势,通过建设新专业市场和改造老市场,调整现有市场布局,促进优势行业发展成专业市常在建设新专业市场上,把福田市场建设成为一个高标准、高档次、功能全的现代化商贸名城的标志性工程和全国专业市场的示范区,并集市尝仓储、运输、信息、管理为一体,形成专业市场群。在老市场改造上,要突出主题、突出专业,明确各专业市场商品布局及功能的定位。同时,要加强市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运输、金融、通讯等要素市场的发展,更好地为市场服务。二是划行归市,借布局大调整之机,对在各市场有重复交叉设置的行业,该并的并,该撤的撤,增强市场的集聚效应。三是在强化原有集散功能的同时,继续发展市场的商品展示、配送、信息服务功能,建成小商品展示中心,办大办好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各类专业展会,加快市场信息化进程,做大“中华商埠”信息平台,为市场经营户利用现代化交易手段提供方便。
    (4)提高商品的质量、档次,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名优商品进场营销,提高市场内名优商品的比重。组织市场内外经营同一类商品的分散、单一的经营户和企业统一开拓市场,以统一的质量标准组织商品,并统一注册服务商标。鼓励有实力的经营大户注册经营服务性商标,开发国内外名牌商品。大力发展会展业,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义乌、义乌市尝义乌商品,提高义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农副产品市场
    (1)农贸城
    ①市场与基地联动发展,走好“市场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路子。以市场为导向,扶持一批龙头企业,连接生产基地和农户,强化市场支撑,扩大市场腹地,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②农副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交易方式配套发展。建立农副产品信息网络,为经营者和基地管理者提供农副产品结构、行情变化、竞争状况、市场容量、品质要求等信息服务。大胆探索现代交易方式,鼓励和支持市场试行农副产品拍卖、代理、配送等国际通行的交易方式,引导农贸城向超市化方向发展。
    ③向精品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市场经营户和本地农民注册农副产品商标,争创驰名商标。鼓励市场经营户和企业按品质、档次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整理,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质检、检疫的力度,引导市场内农副产品向名特优发展,向有机、绿色、无公害、环保型发展。
    ④拓宽农贸城经营领域,扩大规模,强化行业集聚。规划建设动物市场,对动物市场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节约成本投入,避免重复建设。
    (2)城区菜市尝农村集贸市场
    ①城区菜市常城区菜市场的培育建设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以分类配套、超前设计、积极建设为原则,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措施,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农副产品零售市常一是建设新市场,按照500—800米服务半径设置一菜市场的布局,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做到城市发展到哪里就把菜市场建到哪里,新建市场必须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一步到位。二是改造旧市场,对新马路、工人路、桥东、开发区等菜市场实施改造或拆除后重建,提高市场的品位。
    ②农村
上一篇:巡防队工作计划 下一篇:苏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