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
业已发展到45户,年加工5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5户,100—500吨的10户,100吨以下的30户。全县年加工干果7000吨以上,除本县自产的以外,还有来自楚雄、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及州内宾川、云龙、永平、巍山等县的核桃。漾濞已初步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加工贸易集散地。仅核桃仁加工一项,每年就解决了近1万人4个月左右的
就业问题,使全县城乡居民劳务收入增加近1600万元。大理漾濞核桃有限公司现有职工47人,2001年生产“漾宝牌”核桃乳400多吨,开发并上市纸盒装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包装产品,月销售核桃乳等产品50吨左右,年实现利润10万多元,上缴税收8万多元,在原料加工中请临时工100多人,付工时费11万元。今年1-4月份预计可实现利润13万元,上缴税收10万元。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前景 1、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44900公倾,占77.7%,(在林业用地中无林地6221公倾,占林业用地的4.3%);农业用地33904公倾,占18.2%,牧业用地3126公倾,占1.7%;其它用地4518公倾,占2.4%。据县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调查,公益林面积10324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71.4%,商品林4142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28.6%。据县退耕还林规划,全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1600亩,其中还林面积为43000亩。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由于粮食价格下降,山区农民宁愿把常耕地拿出来种植核桃。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就有25户在常耕地内种植了核桃,还有12户年内也准备在201亩常耕地内种植核桃,此外,这37户有981亩荒山荒坡可以种植核桃。 2、生产潜力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核桃价格一直是稳中有升,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据调查分析,现有核桃树龄结构是老树和盛果树少,幼树和初果树多。如对核桃园进行科学管理,增加核桃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技术和肥料投入,26.4万株初果树在3—5年内产量将增长1.5倍。204.6万株幼树将有一半以上挂果,12.3万株盛果树产量将增加三分之一,到“十五”期末实现全县的核桃产量产值翻番将是指日可待。 (二)市场前景 我国核桃(包括山核桃)种植面积达1376.3万亩,2亿株左右,其中结果树约6000多万株,1990年以来年平均产量15—17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云南省核桃产量3.4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22.7%。漾濞核桃产量为4700吨(政府对外交流数),占全国核桃产量274246吨的1.7%,占全省60452吨的7.8%(全国和云南省的核桃产量参考杨源编著的《云南核桃》一书中1999年的统计数)。近几年全国核桃生产发展很快,如以每年5%的递增率计算,10年后我国核桃产量将达到44.67万吨。 核桃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出口商品。1990年以来,年出口核桃果4000—5000吨,核桃仁8000吨。漾濞大泡核桃,主产区在大理州,每年出口量在3000吨以上,占云南省核桃出口总量的70%,我县每年出口核桃2000吨以上,占大理州核桃出口量的67%。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核桃保健、医疗价值的认识,核桃加工业将不断兴起,国内外对核桃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再过10年,国际市场上核桃需求量将上升到100万吨左右,中国的消费量将上升到24万吨。 在创漾濞核桃品牌方面,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主已作了极大的努力。如伊斯兰侨茂食品有限公司申请了“漾濞核桃”包装专利,团山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团山牌”核桃商标。漾濞核桃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漾濞人民的宝贵财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制约我县核桃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是关键所在。据调查分析,其差距主要是: (一)满足现状,发展缓慢。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在漾濞培植核桃支柱产业,由于气候资源优越,种植经验丰富,已不成问题,领导可抓可不抓,群众自己会发展。致使各级政领导对培植核桃产业重视不够,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跟不上,发展缓慢。 (二)重造轻管,效益不佳。一些干部群众只顾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项目和计划种植任务,忽视了种植后的扶育管理,致使新种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得的少,失的多; (三)短期行为,无长远打算。部分干部群众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认为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是前人栽花后人享福,常常是一般号召多,真抓实干少; (四)创业精神差,发展不平衡。仅就一些核桃适宜区范围内的农户而言,有艰苦创业精神,能吃苦耐劳的农户,种植核桃千株以上。反之,有的农户就没有新发展一片或几株象样的核桃树,甚至连集体承包的盛果树也尚未管理好,形成极大的反差,发展不平衡。 2、现有核桃园经营管理粗放,核桃生产技术推广滞后。多年来,虽然山区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肥料和资金投入跟不上,缺乏科学管理技术,种植10多年的核桃树还不结果,或结果很少,造成了广种薄收。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 98%以上的农户没有对核桃树进行常规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核桃产量低、质量差。 根据实地调查,漾濞大泡核桃进行规范化管理的7年生产量为5公斤/株,13年生的8.3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可达500公斤/株。以规范化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171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2103万公斤。而根据本次到乡的调查数据,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07公斤;到户调查按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91公斤。按常规管理水平,10年生的产量为2.3公斤/株,15年生的产量为4.2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262.9公斤/株,以常规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89.8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1104万公斤。 根据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站的测定:12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在只耕作不施肥的园地里单株结实量为119个(1.32kg),进行施肥的单株结实量1605个(17.8kg),不耕作不施肥的只有6个(0.07kg),在耕作施肥的基础上进行修剪整形的单株结实量为2300个(25.6kg),不经修剪整形的单株结实量只有170个(1.9kg)。由此可见,经科学管理的漾濞大泡核桃结实量是未进行科学管理的365.7倍。据秀岭地区的实测:经科学管理6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单株产量可达400个(4.4kg)。如对我县的现有核桃低产林进行技术改造,漾濞的核桃年产量可以翻一番。 3、加工水平低下,产品品种单一,增值不明显。漾濞核桃绝大部分主要是加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