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4)
今天我们讲的人文精神创新与普及,是给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西部大开发行动服务的,这种人文精神虽然承继了丰厚的遗产,但新内容、现代性内容是主要的。不过,说到社会教育实施机制和模式,我们可以鉴古鉴西。西部大开发中社会化人文教育必须成为当前社会中主导教育之一。只有通过社会化教育,使新人文精神大众化、普及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地培植出优良的社会人文环境;只有社会人文环境成熟,西部大开发才真正具有深层社会文化基矗在这场社会化教育运动中,大学应充分发挥作用。美国的J·杜威(1859——1952年)曾说:学校不应被动地去适应社会,而应成为典范的社会,应成为社会改造者(P6)(P13),这话对我们今天很有价值。
做好适应西部大开发新人文精神之社会化这件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城市里可以从社区教育着手试验;农村里可以搞好村治,通过乡学、学会、夜校、书院等多种渠道入手。各级行政、教育、
广播电视、新闻~、司法、立法、文化、社团部门都应充分调动起来,协调公共教育资源,让和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进步的人文精神成为公众普遍意识,成为百姓人伦日用的常道常识。
[注释]
[美]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人文视野[M].肖晨阳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谢阳举.杨振宁论科学与人文关系述评[J].
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3)期.
[美]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新加坡]许通美.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M].李小刚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美]J.杜威.我的教育信条[A].学校与社会进步[A].华东师大教育系等编译.现代西方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参考文献]
①[奥地利]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A].邢贲思.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自然科学卷)[C].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②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③[英]C.P.~.两种文化[M].纪树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4.
④何顺果.美国边疆史——西部开发模式研究.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⑤[美]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杨通进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⑥HolmesRolston,EnvironmentalEthics:DutiestoandValuesintheNaturalWorld,Philadelphia,1988.
⑦[美]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刘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