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注意] 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9)

,与各主要城镇环城快速干路建设相协调,形成与城市开发建设以及对外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以地铁、轻轨为主的轨道交通体系。第三,一体化建设城市之间、城镇之间的快速干道。首先在太榆之间、太原至东观之间、太原至徐沟之间构建快速干道;创造条件,通过延伸滨河快速干道、改造其他道路,形成都市圈南部城市以及主要城镇间联系的快速干道。第四,强化广域交通体系。高标准一体化建设太原—榆次复合型综合枢纽,搞好铁路、公路、航空等各类交通设施、站尝线路的配套建设,形成便捷、顺畅、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省域交通枢纽,拓展六向对外交通通道,即与晋东、晋东南、晋中、晋西、晋西北、晋北相联系的、由省道和国道组成的六条辐射型快速干道,加快通往晋北、晋南、晋西、晋东南的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步伐。
    2.动力系统建设
    太原市供电系统建设要摆脱本地电源自求平衡的思路,从全省大电网角度解决太原市及其都市圈的电源问题,本地电厂逐步改造为调峰电厂和热力电厂;根据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要求进行电网改造,都市圈内主要城市间建设220千伏双环网,完善各城市110千伏运行网络,加大小城镇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形成区域、城乡一体化的供电网络;加强电力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协调,综合考虑变电站、高压走廊与城镇发展方向、城镇功能分区、城镇道路系统的协调。
    3.给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系统
    第一,实施“省水高效”战略,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生产体系,建立节水型的生活服务体系。第二,建立水资源利用的区域协调与整体配置体系。水资源开发应按都市圈汾河流域统一规划,对水体区域的功能分工及水资源可用量与可供量进行综合研究,合理调配区域水资源,统筹区域取水口与引黄调水的资源利用。第三,实现区域性综合用水。区域性综合用水可以在特大型、大型企业建立废水闭路循环系统,也可以在厂际之间进行区域性综合利用,还可以在工业与农业之间,居民用水与生产用水之间建立。第四,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水源的合理保护。彻底改革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革除多头领导、部门分割及部门之间互相牵制的局面,按照水体循环规律和区域内用水系统的特点,统一安排分区性的水资源规划、调度、分配、利用和保护,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区域性管理和水务一体化管理。第五,建设和完善供水管网等供水设施建设。应逐步建立城市分质供水系统,重点加强“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的供水管网建设。
    排水系统一体化的重点是按照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合理划分污水分区,一体化布置排水口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大型化可以降低处理设施的基建投资,便于管理,而且可以降低处理能耗,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这一点已是共识。然而过于集中,污水收集和输送的成本迅速上升,会抵消前述优点,如果再考虑污水处理后的回用,分散处理,就近回用,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中,应根据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际,解决好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关系,合理选择污水厂厂址和回用设施布置方式。
    (四)分区建设对策
    1.城市内部(建成区)
    城市内部(建成区)应以整体协调的观点,整合中心城市内部城乡之间的各种基础设施资源,减少各区域之间、各级行政单元之间、各种基础设施之间的建设矛盾,提高各种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形成高度一体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对“城市里的乡村”的一体化改造,可根据更新改造的不同起点或不同阶段,按低、中、高三种方案,分区域、有步骤地实施。
    低方案:乡村土地所有制全部维持集体所有制不变,基本按照区域现状以居住用地为主的功能,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部分改造,原则上不伤筋动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置达到三类居住用地标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标准将参照城市工程规划的标准建设和管理,在道路设施的布局、结构和其它基础设施的标准上可有一定降低,但必须保证道路红线宽度至少达到3.5-5米,主要路段拓宽到7-9米,建筑红线再退后1-2米,并为今后的拓展提供相应的预留空间。
    中方案:乡村土地所有制大部分维持集体所有制不变,逐步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用地功能及性质更新,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标准将基本按照城市工程规划的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在道路设施的布局、结构和其它基础设施的标准上略有降低,但必须保证道路红线宽度由现在的3-5米拓宽至9米、12米或15米,建筑红线再退后2-3米,同时逐步完成其它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最终达到城市建设要求。
    高方案:乡村土地所有制由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用地功能及性质的统一更新,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标准将完全按照城市工程规划的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特别在道路设施的布局结构和给排水的标准上,对亟待更新改造的项目结合分区和控制性规划一次性改造到位。
    2.城市边缘区
    城市边缘区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着眼点是城市与村镇基础的衔接和城市性设施与区域性设施的合理布局与相互协调,一体化的着手点是引导与控制。从基础设施一体化政策分区角度,本区域为引导控制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重点处理的矛盾和问题有:(1)城市道路系统与公路交通系统的协调与衔接;(2)太原市环城高速公路与城郊铁路线路的合理安排与换乘点的布局;(3)城市道路与公路线路安排与村镇发展、工业小区用地布局的协调;(4)交通线路与交通节点布局用地的预留;(5)城市大型变电站的位置选择、高压走廊与城市用地扩展方向、村镇建设的关系;(6)城市给排水、煤气、供热管网合理延伸与村镇的共享;(7)城市边缘区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
    3.都市圈域
    确立城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战略是促进大城市圈经济、空间一体化发展的当务之急。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着眼点是都市圈内各个城镇,特别是主要城镇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协调和大型区域
上一篇: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 下一篇:***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