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镇政府工作报告(4)
村级留用地比较成熟的村拟建一些有特色的专业市场或建设标准厂房搞出租。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接轨桃渚风景区,搞好白岩山等景区规划开发。继续培育好房地产市常
五是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项目。重点建设好几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即以市尝川南为主的2万亩白菜花、西兰花生产基地;以大汾西湖为示范点的万亩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以溪口、知溪为主的5000亩荞头生产基地;以洋平杨梅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岙底陈、童燎库区为主的万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同时,以生产基地为依托,发展农业加工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及农业合作社等,努力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继续做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完成马宅柑桔作为省柑桔示范基地立项及“茅蓬柑桔”、“童燎林特产”两个国家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证工作。重视发展新型农业观光项目,规划建设好莲花山(炮台山)农业生态观光渡假区,首期开发1.5km2,今年做好项目包装和申报等前期基础工作,并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和生态村、园林村建设,实施好乡村康庄工程、清水河道工程建设,抓好村庄整治和优质园地整治工作。今年全镇要完成乡村道路建设36.7公里,清水河道54.6公里,并建设好2个示范村、7个园林村、10个生态村。继续实施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今年计划再培训农村劳动力4000人以上。
六是启动一批现代化城市亮点工程。主要是启动滨海路为轴线的国际大酒店、信用社大楼、供电大厦、公安大楼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尽快凸显中心区形象。着力解决好XX新水厂用地空间指标问题及融资问题,促使一期工程尽快上马建设。抓紧实施椒北引水工程,争取在年内实现溪口—XX段通水。配合医化园区,搞好集购物、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医化基地职工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全面推进杜东村旧村改造工程。
七是推进一批交通项目。努力克服要素制约,加快城市化推进速度,完成杜南大道建设,并建好杜南大道北延线;建好滨海路二期(大汾段);启动沿海大道东延线(至外环东路)的建设。加快杜盈线建设,今年计划完成首期5.3公里路段,并启动至知溪的二期工程。做好马西线工程的规划设计、土地落实和政策处理工作,争取年内动工。同时,积极配合做好台金高速公路东延线XX段的前期工作。
八是建设一批生态文化项目。争取尽快建成XX二小,并启动XX三小建设;落实XX职业技术学校选址及征地工作,并做好项目包装;加快XX中学体育馆的建设;启动人才公寓(专家楼)建设,落实选址及征地,并出台相关政策;启动凤凰山文体公园、松山生态文化公园首期山上部分设施建设。
九是建设一批优先村级组织。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推选一批能力强、作风正,有较好群众基储能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优秀分子进村级班子,努力培育一批能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能打硬仗、能抓落实、能办实事的先进村级组织。以开展“工业先进村”、“工业经济强村”、“农业先进村”等活动为载体,探索完善村级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树立一批村级先进典型,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整体战斗力。
十是设计一批载体,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以工青妇、两老一少等团体及学校、社区等为主力,继续深入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提高市民素质,打造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活力XX”。以学校、农村文化俱乐部、农村图书室等为阵地,深入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切实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和知识水平。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
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千方百计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努力营造吸引住人才、用得好人才、留得住人才的良好环境。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性别比,重视出生人口的质量。高度关注民生,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大恶性事故发生。积极探索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被征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弘扬互帮互助精神,发动全社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全面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继续深化完善“五四三二”防控模式的全方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探索综治长效管理机制的办法和思路。坚持严打方针,营造高压态势,狠狠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打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地头地霸,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规范运行信访制度,落实好信访联席会议和信访接待日制度,发挥好镇联动调解中心的作用,解决一批积案,努力排解发展中新出现的各种矛盾。坚持教育、服务、维权和管理并举,强化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时刻关注~,加强国防教育,推进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实现政府服务大提高。
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突出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机制和制度,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效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