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3)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到~年,每个县市区培植出1-2个利税过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1:1以上。二是大力开拓和培育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首先,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激活现有专业批发市场,力争把夏津棉花、张大庄、平原鸡蛋、杨安镇、临南蔬菜等市场发展成辐射全国、全省的专业批发市场,逐步在全市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其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以及招商引资、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网络营销等多种方式,扩大农产品外销,“十五”末农产品出口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第三,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新型市场营销主体。在充分发挥国合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涉农部门、城镇下岗职工和乡村干部参与农产品流通,大力扶持发展农村的流通合作组织和个体流通组织,走分散生产、联合销售的路子,扩大农产品销路。第四,建立准确、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快“金农工程”信息网网络建设,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引导农民和企业更好地组织农产品生产和运销。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培育产业化载体。首先要搞好总量扩张,使其真正成为组织广大农民闯市场的有效载体。其次要抓好规范提高,对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要通过制定章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等措施,提高档次和水平;对新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只要条件允许,尽可能一步到位,直接办成规范的合作社。第三要加强示范引导,特别在一些刚刚起步的地方,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示范引导作用。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一是抓好“种子工程”。全市要以市种子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现有组培中心和航天育种基地的作用,建立起集良种引进、繁育、试验推广、销售于一体的良种产业化体系。二是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技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搞好市县乡三级园区功能的衔接,建立全市范围内的科技示范园区协作网,发挥示范围的整体示范作用。三是改革农业科研体制,建立高效开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事业单位通过各种形式转制为农业科技企业,鼓励民营科研机构的发展。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快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进入农业科技前沿的学科带头人。科研选题要着重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联合攻关,争取在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有新的突被。四是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农林牧渔技术推广站作用。五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发挥农校、农技中学、农广校、农函大、农民夜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通过技术讲座、科技赶集、办培训班、下乡指导等形式,加大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使60%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抓好水利建设,充分利用黄河水,积极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重点搞好引黄工程建设,抓好宜井区机井建设,修建一批中小型蓄水工程,力争达到宜井区每50亩地一眼井,农村人均蓄水100-150立方米的要求,使全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干支流河道和骨干排水沟渠的治理,突出抓好漳卫新河治理。积极稳妥地进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兴办水利和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微观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二是抓好以林网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建设。加快速生林基地建设,加大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增强农民植树积极性,不断提高林木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功能多的大型和微型农业机械,增加农业机械拥有量。积极探索农业机械运营新机制,鼓励引导群众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形式配置耕播收配套机具。进一步增强农机服务功能,提高机械利用率。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和效益,把项目区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成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结合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开发。
    (六)加速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重点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以中心镇为主体,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一是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紧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速人口和产业向乡镇驻地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全市重点抓好12个中心镇建设,到~年,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一般乡镇驻地人口达到万人左右。二是选准小城镇建设的路子。坚持走以贸兴城、以工建城、以地生财,吸引农民进城建城的路子,把小城镇建设同兴建工贸小区、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结合起来,吸引农民和外地客商投资建城兴城。三是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把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搞好交通、通讯、水、电、气、热、环保、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辐射和枢纽功能。四是抓好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改革措施。实施小城镇政府机构改革,增强小城镇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七)加大扶贫力度,推进小康进程
    以贫困村为重点、贫困户为主要扶持对象,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
上一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计委 下一篇:宿迁市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