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欢迎词 | 北京导游词 | 上海导游词 | 广东导游词 | 天津导游词 | 湖北导游词 | 湖南导游词 | 河北导游词 | 河南导游词 | 重庆导游词 | 四川导游词 | 黑龙江导游词
安徽导游词 | 福建导游词 | 吉林导游词 | 辽宁导游词 | 山东导游词 | 山西导游词 | 陕西导游词 | 广西导游词 | 甘肃导游词 | 青海导游词 | 贵州导游词 | 内蒙古导游词
海南导游词 | 江苏导游词 | 江西导游词 | 浙江导游词 | 宁夏导游词 | 西藏导游词 | 新疆导游词 | 云南导游词 | 香港导游词 | 澳门导游词 | 台湾导游词 | 英文 | 游记

内蒙古地方民族特色导游选述(3)

2013-05-03 01:07
导读:地也散居着不少达斡尔族同胞。解放初,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约5万,现仅我区就已近8万(比1947年建区时增长4倍),约90%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而莫力达瓦达斡
地也散居着不少达斡尔族同胞。解放初,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约5万,现仅我区就已近8万(比1947年建区时增长4倍),约90%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又是其主要聚居地——这里的达斡尔族目前不少于4万人。莫力达瓦,达斡尔语意为“马岭”,因山高路险,乘马才能翻过,故名。达斡尔族的奇异习俗主要有:介字房·蔓子炕  达斡尔族的村落多坐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房舍院落修建整齐,多用红柳、桦木杆或柞条编织的篱笆围起来,大方而雅观。房屋脊突出,形似“介”字,故名之“介字房”。达斡尔人传统习俗以西为贵,房西屋为居窒,内有南、西、北三面大炕相连,组成所谓“蔓子炕”。炕墙围装木板,间壁多用木板镶嵌,门及隔扇饰以木雕,似有现代宾馆客房装修之格调。夜间,长者睡南炕、晚辈睡北炕,来客睡西炕。察恩特·托列·拉里粥及祝词  达斡尔族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择日送彩礼到女家,首次过礼称之为“察恩特”,二次过礼称“托列”。察恩特要送7条生命——猪5口(毛猪4,煺毛猪1)、带缰马1匹(表示缰连姻缘)、乳牛1头(表示补偿岳母育女付出的乳汁),还有白酒、糕点和奶皮等。托列则多半是未婚妻结婚时需要的布匹、服装和首饰等。女方家长则用男方送来的酒、肉、糕点大摆接收“察恩特”宴招待全莫昆(村落)的人,男方陪送礼品的代表要致传统的祝词,女方父亲接过对方敬酒后要致答词。在此过程中,待嫁的姑娘要躲起来,不能和未婚夫见面。婚前的一个月左右,女婿还要送小礼到女家,两人方可见面,并在一块吃“拉里粥”(用乳牛下犊后最初几天的乳水和稷子米做成),有的人家当晚便让他们同室而居,而多数是婚前几天才让他们吃“拉里粥”并同房的。婚日,送亲车必须中途停息,点燃篝火、喝酒、吃点心。车行至距男家二、三里处,男方父母亲友前来敬酒迎亲。婚宴上,男方陪客中一位长辈要捧一支箭致祝词——祝愿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祝愿新娘尊老爱幼并做事光明磊落,祝愿新郎带着这支箭外出行猎必能满载而归、名扬四方。酒宴通宵 达旦,宾客尽兴而去。年俗  达斡尔人亦以过年为最隆重的节庆活动。农历腊月三十,白天要祭祖、扫墓,合家吃手把肉,给长辈敬酒磕头。除夕晚间,每家要在大门前点燃篝火,长者将大块的肉等鲜美食物扔进火堆,表示对火神的敬奉,并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屋里要灯火通明,人们要通宵不眠。正月初一清晨,各家要尽快吃完早饭,如拜年的人来了还没吃完,就被认为是“堵住了饭碗”,意味着一年不顺利。正月初,妇女们要互赠礼物,把最好的烟叶一份份包好,同奶皮、糕点、冻肉等一起送给老人和其他亲友。外出作客,不论男女,均须互相敬烟,对长辈,更得行“敬烟礼”。年节一直延续至正月十六,其间,妇女们唱歌、跳舞,男子则玩“波依阔”(打曲棍球)。正月十六这天是传统的“黑灰日”。这天,人们起得很早,两手都擦上锅底黑,互相往脸上抹黑,越黑越好。据说,谁在这天不往脸上抹黑,谁这一年就不吉利,就要遭到“年”这个恶魔的作梗、袭扰。服饰  达斡尔人各季穿的靴子一般是用毛朝外的狍腿皮或儿犴腿皮缝制靴靿,以狍脖子皮或牛皮制底,分别称作“奇卡密”和“塔特玛勒”。这两种靴子穿着轻便耐寒,而且在雪地里不打滑。达斡尔男子春秋两季穿的皮袍名曰“哈日密”,用狍子皮制成,长至膝,前后开衩,便于骑马、劳动;而冬季穿的“布贡奇·德力”狍皮袍则稍长些,扣子为铜质或用布条编结。达斡尔猎人穿用的是狍皮制作的毛朝外的长袍,称作“果罗穆”,穿此,并戴上用狍子、狼或孤狸的头皮制成的毛朝外、兽耳耸立并嵌入两只眼睛的帽子(名“密雅特·玛格勒”),既可御寒,又便于行猎时伪装起来迷惑野兽。达斡尔妇女喜爱刺绣,常在长袍和坎肩的襟边、领口、袖口等处配饰绣花或各种图案的镶边;姑娘出嫁时,也必穿上自做的绣花缎帮木屐(木底1寸厚)。美食  达斡尔人特别爱吃一种水艾类草本植物“柳蒿芽”,达斡尔语称之为“坤必乐”,意为库存的食物。其味清爽而微苦,有清热解毒、健胃、助消化之功能。它生长在沼泽地里,端午节前后便可采集,晾干贮存,常年食用。制作时配以牛、羊肉或猪肉,加上芸豆、粉条等,美味可口,多食不腻,不仅是道别具风味的传统菜肴,而且已成为达斡尔人的一种象征物。俗话说:“哪里有达斡尔人,哪里就有坤必乐;哪里有坤必乐,哪里就有达斡尔人”。达斡尔人爱吃“大乐·布达”(即荞面饸饹),吃时浇上用飞龙(一种珍禽)、野鸡、野兔或狍子肉做的肉汤,常用来招待贵宾好友。(三)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的祖先在夏、商时期就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和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的山林中,从事渔猎并饲养驯鹿。十七世纪沙俄侵华时,清朝政府将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居住。现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聚居的鄂温克族是260多年前来呼伦贝尔地区戍边的鄂温克族兵丁的后裔。内蒙古鄂温克族现有人口约2.9万,是解放初的4倍多,占全国鄂温克族总人口数近90%。“鄂温克”,鄂温克语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上一篇:黑里河导游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