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学党章、知荣辱、树(2)
(2)开展“老师在贴近我们”、“老师,我有话对你说”师德师能季度评活动。各学校在师生中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 “老师在贴近我们”、“老师,我有话对你说”的评议活动。通过学生连续不断的正反面评价,激励和鞭策我们的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工作业绩,也力求通过季度评活动反映广大教师的崭新风貌,展示教师的崭新形象,提升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各地、各学校还要通过组织包括学生、学生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在内的社会各界开展“万人评学校”、“教师评校长”、“家长评教师”、“学生评班主任”的大规模的评议活动,对师德师能展开全方位的综合评鉴。
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考核,市教育局对机关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直各学校作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并对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研讨交流。各县(市、区)同时组织测评。根据测评的结果,向局机关各处室和学校、单位做好反馈,并研究制定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作风、行风建设工作的具体意见,促进教育系统作风、行风建设工作纳入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各县(市、区)同时组织反馈。
3.以服务、援助活动为载体,提倡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在服务中树形象。
开展“三走进”、“三联系”活动,旨在进一步巩固党员
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建立“教育援助”的长效机制,增强机关、学校和教师的服务意识。各机关、各学校要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
活动方案,强化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和,向教育行政部门汇报。
(1)开展“三走进”活动,拓展教育服务空间。拓展教育服务空间,是优化教育生态的客观需要。各机关、各单位、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学生家庭的“三走进”活动,将教育服务向基层、社区和学生家庭延伸、拓展。具体要求:各机关、直属事业单位要重心下移,走进基层,对口联系一所学校,每月到基层调研一次,每学期为基层解决至少一个问题;各学校要走出
校园,走进所在社区,每季度为社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每学期到社区征求一次意见,听取社区领导和居民对学校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各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家访制度;各学科教师要走进学生家庭,介绍学情,了解生情,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机的思想沟通,探求积极而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2)开展“三联系”活动,切实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教育弱势群体,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内在诉求。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一所城镇学校联系一所农村薄弱学校,一个党小组联系一户特困家庭,一名教师联系一名学困生的“三联系”活动,将对教育弱势群体的关注、关心和关爱落到实处。具体要求:一所城镇学校联系一所农村薄弱学校,每年派送三名教学人员对口交流,通过互动,帮助薄弱学校解决教学和管理中的困难;一个党小组联系一户特困家庭,通过精神援助和物质资助等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一名教师联系一名学困生,通过校内
辅导、校外义教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各县(市、区)、市直各学校、各直属事业单位在组织认真、做好本级表彰的前提下,根据要求上报主题教育活动材料,推荐表彰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召开表彰大会,举办全市教育系统教育形象展示大型图片展览,并召开xx市教育系统“学党章、知荣辱、树新风,提升人民满意度”主题教育活动成果新闻发布会。
五、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整个主题教育活动以三个“大讨论”为主线,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致安排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主题教育活动要紧密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坚持将“学党章、知荣辱”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坚持将提高认识、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坚持将“三走进”、“三联系”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坚持将树新风、提升人民满意度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要抓好“六个结合”。
努力把学习党章、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工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党章和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结合起来;把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端正教育行风和推进重点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把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与提升教育系统的形象结合起来;把提升教育行风与打造校园廉政文化品牌结合起来,使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要开展三项活动。
在“铸师魂”中开展“三提倡三反对”活动。提倡无偿补差,反对有偿
家教;提倡尊重差异,反对歧视学生;提倡自塑师德,反对以教谋私。在“立师能”中开展“两比两不比”活动。比能力不比资历;比质量不比课量,不教死书教活书,使教师成为“教学生会学”的能手。在教师中开展崇尚敬业、崇尚爱生、崇尚奉献、崇尚清廉的“四崇尚”教育。
3.要做到四个“率先”。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达到教育行政机关率先垂范,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党员教师率先垂范的目的。
4.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1)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问题。有没有学校办学思想僵化,仍然按照陈规陋习办事的问题;有没有领导教育理念落后,消极课改,积极应试,不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动脑筋,而是热衷于加班加点,假期补课的问题;有没有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布置作业只讲数量不求质量,大搞题海战术的问题等。
(2)关于教育乱收费问题.有没有违规收取各种辅导资料费、讲义费、试卷费、监考费、报名费、补课费的问题;有没有未经有权部门批准,擅自组织各种竞赛收费的问题;有没有未经有权部门批准收取招生报名费的问题;有没有以办 “快班”、“小班”、“重点班”等名义,强制收取“兴趣班”费的问题;有没有公办学校举办“校中校”、“校内班”变相高收费的问题;有没有强行要求学生缴纳征订报刊杂志费的问题;有没有强迫学生捐资助学、统一要求缴纳保险费的问题;有没有受经济利益驱动,不执行规定,打着招商的旗号,强行要求学生缴纳统一着装费、洗澡费的问题;有没有未开设信息技术课而收取信息费的问题等。
(3)关于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有没有教书育人观念淡化,道德责任感下降的问题;有没有对私利看得太重,不钻研教育教学业务,热衷于搞有偿家教的问题;有没有对后进学生态度冷漠,以分数划线,歧视、讽刺甚至放弃成绩差的学生的问题;有没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的问题;有没有对自身要求不严,衣冠不整进校园,酒后进课堂,课堂上接听手机的问题等。
(4)关于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作风建设问题。有没有政治业务学习不够重视的问题;有没有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有没有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有没有要权、弄权、故意设卡或拖着不办的问题;有没有廉洁自律和勤俭节约意识不强的问题。
5.要自主创新活动载体。
各地、各级各类学校要把主题教育活动看成是自我作风建设、形象建设的内在需求,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积极地而不是应付地抓好抓实活动组织工作。在此前提下,积极发动机关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力争创造出一批既针对实际,能够解决突出问题,又新鲜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兼具吸引力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