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作计划 | 大学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 | 班级工作计划 | 行政工作计划 | 安全工作计划 | 部门工作计划 | 医务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机关单位 | 寒假计划
教师工作计划 | 小学工作计划 | 团支部工作计划 | 个人工作计划 | 培训工作计划 | 卫生工作计划 | 销售工作计划 | 后勤工作计划 | 半年工作计划 | 农村农业 | 暑假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 | 幼儿工作计划 | 学生会工作计划 | 德育工作计划 | 工会工作计划 | 财务工作计划 | 社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范文 | 学习计划 | 办公室工作计划 | 党支部

苏溪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2)

”战略,形成依托副城区,又服务于副城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五)进一步壮大工业支撑,增强经济实力。
    按照“集聚、发展、壮大、提升、工业强镇”的要求,走强企业、强行业、强实力之路,以专业工业园区为载体,优化结构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快我镇工业结构、产品结构、产品层次、企业制度改革和创新步伐。争创产业竞争新优势,形成以服装、针织袜业、印刷、建材等为主导产业,食品、塑料制品、毛纺、木业、文体用品等行业配套的工业结构和以义北工业园区科技规模型、镇区中小集聚型、农村家庭工业分散型的工业格局。要发挥专业工业园区优势,重视抓衬衫行业,提高苏溪衬衫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加大技改投入,改造传统衬衫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成立服装科研中心,与国内外名牌联营等措施,提高衬衫产品档次引导企业创品牌,上规模。
    义北工业园区是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必须紧抓不放。要进一步扩大规划范围,按10平方公里进行规划控制。要完成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任务。要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良的环境,增强园区的集聚能力和竞争能力,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园投资业兴。要重点实施“六个一批”工程,即:一批上规模高税收型企业,一批科技先导型企业,一批外向型企业,一批高附加值型企业,一批品牌型企业。同时要建设一批适合小规模企业生产的厂房、对外租赁。建设一批外商、企业管理人员高级居住区,使他们安居乐业。建设外来员工居住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改善外来员工居住条件,从根本上消除“三合一”企业隐患,确保安全生产。使义北工业园区真正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农民增收的高架桥、科技创新的试验区、现代企业管理的示范区、经济支撑的贡献区。加快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
    (六)进一步发展效益农业,确保农民增收。要针对全镇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实施农业经济的分类指导。按照镇郊近山蔬菜花卉、中间区域粮食油料、周边远山经济特产的布局,注重抓好五个方面:(1)抓质量型农业,做好农业内部结构、产品品种结构调整,使农林牧渔产品满足市场需求;(2)抓特色型农业,通过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地流转,改善生产条件。做好调优布局、调大规模、调专区域文章。形成以新新四大联库为灌区、伏虎水库、东清溪为灌区、巧溪水库为灌区(巧溪、路东、联合)的9000亩超级稻种植基地;建成以科源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为中心,以花卉、苗木、果蔬为主要产品,辐射全镇的省级万亩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3)抓科技型农业,通过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健全农科组织,提高农技人员素质,发挥种养大户科技协会作用,进行优质种子种苗、适用型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使科技服务到农村入基地进园区;(4)抓品牌型农业,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商标注册、政策扶持、开发绿色食品等,打响苏溪农林特品牌,走出有苏溪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品牌产品的发展路子;(5)抓外向型农业,通过“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一手抓农业企业优质产品和农业外资企业的引进,一手抓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创汇。使苏溪农业顺应现代农业和国际竞争的要求。
    (七)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市繁荣。
    第三产业是城市发展、繁荣的具体体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要围绕“求品位、促繁荣”,实施三产工程。重点抓好商贸业、服务业。以副中心和工业园区为依托,发展超市、商尝专卖店等,以面向企业为主,发展金融、会计、广告、服装设计、信息发布、法律等中介、咨询服务业,以副城区居民为对象,重视发展饮食、旅游、修理、文化生活设施等产业。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政府机关、企业、中心村、镇属部门单位、办公信息化进程,建立苏溪信息网站,改善信息设施,发挥高速宽带传输优势,鼓励企业网上促销。
    三、城市化进程
    (八)进一步加大城建力度,提高城市品位。要按照“现代化的城镇设施、生态化的城镇环境、知识化的城镇社会、个性化的城镇形象”的现代城市理念,加快构筑苏溪副中心城市框架,既主动接受主城区的辐射,又服务于主城区。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口”的原则,做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成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副中心城市功能。重点完成城内旧村改造、中心广场建设、市场布局调整、城市主干道路、汽车站、停车尝大陈江防洪绿化、城内部分企业搬迁改造、南北入城口形象工程、城市绿化、亮化、美化等十多个项目的建设任务,着力提高城市品位。
    形成以大陈江、义大线、苏廿线为发展主轴,副中心城区为核心,“一城一园”为特色,西山下、上西陶、后山坞、立塘、同裕、青春等中心村依托的城市发展布局。
    加大旧村改造和村庄整理步伐,重点抓好城区村、中心村的旧村改造,其他村以村庄整理为主,争取建成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面启动“下乡脱贫”工程。争取上马建设苏廿公路、苏大公路,加强对外联系的交通网络建设。完成通村道路水泥路面改造。
    四、科教与可持续发展
    加强宣传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建设。建成苏溪卫生院,增加电视频道,扩大信息传输功能。繁荣科学、大众先进文化,制止愚味落后文化和歪理学说,丰富人民文化生活。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加强青少年培养,开创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继续规范幼儿教育,调整小学布局,扩大职校、二小规模,规划筹建镇三孝四小和中心幼儿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抓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苏溪镇中要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建好苏溪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要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引进培养优秀人才的步伐。继续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改善体育设施,不断满足群众对体育活动的要求。
    提高企业家素质、掌握现代农
上一篇:义乌市商贸发展十五规划 下一篇:努力构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