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校校长述职报告(2)
(二)立足本土实际,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还只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迈好第一步,我们在以往尝试的基础上,对各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了更为具体和实际的要求:在开展好现行校本课的同时,把开发的重点转移到校本教材的研发上,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集中编写出切合新墩乃至xx生产生活实际、地方风俗、社会风情、历史沿革、旅游名胜等内容的校本教材,以科学的教材推动校本课程的规范发展。一年来,我校校本教材开发已取得可喜成果。中学部分年级组织编写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新xx名胜古迹》和《中学生礼仪与习惯养成》三本校本教材已成功出版并投入教学尝试,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同时,根据校情编写的《安全伴我行》、《多彩的校园文化》两本校本教材也即将面世,我校教育内容又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扎根课程改革,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始终是我镇各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几年来虽也花费了不少力气搞此项工作,但各校研究成果平平。为改进教研工作,促进教学与教研同步发展,本着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原则,在全镇各校努力实现“学校有项目、教师有课题、研究有成果”的基础上,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切实提升教师问题意识、研究意识、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破解难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拔高我镇课题教研的水平,我们组织中学五个学科教研组通过认真选题、科学论证,申报了《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实验与研究》、《农村初中生
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实验》等五项教研课题,被省教科所确定为甘肃省“规划课题”得以审批立项,并均在十月开题并展开研究,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并对课题任务进行了科学分解,完善了研究内容、明确了责任方向。同时,为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与水平,我们拿出近万元资金,多次支持教师出外参加省、市、区级各类培训,并组织开展镇级课题分析研讨会4次,教师教研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四)开拓活动载体,丰富校园生活
在开足上好
音乐、体育、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活动类和艺术类课程的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各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其他校园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的效能:坚持每月一次的小型体育比赛活动和安全、卫生、法制教育讲座活动;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学科竞赛、科技书法绘画展活动;适时开展“传唱新歌谣”、“读一本好书”、“校
园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充分活跃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整体素质,也使得一些体育和艺术的特长生脱颖而出。教育教学形式的转变,真正实现了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各校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控制在指标范围之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学年我镇积极开展了“科普示范校”的创建活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科普教育的关键。通过“科普宣传月”、“科普伴我行”主题月、“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的主题活动的举办,极大地丰富了我校科普成果和校园生活:我们聘请校内外
辅导员定期为学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和科普辅导;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阅读课外科普书报活动;编写“科普知识报”和主题黑板报活动;成立了形式多样的各类科普教育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了科普宣传、微机操作、手工编织、电子小制作、科普小报、科普竞赛、生物观察、科学实验报告与竞赛等丰富多采的兴趣小组定向活动,全镇各校还举办了科普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技小报的评比展示活动。另外,我们致力于科技活动中心的建设,经过和镇党委、政府的多次协商,党委、政府把面积300平方米的影剧院进行了粉刷装修,并划拨给我们,支持我们成立了新墩镇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把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作为发展方向,突出为青少年创设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技能培养、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娱乐交流展示的平台,倾心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园。中心现设影剧院、图书室、科技展览室、音美教室、乐器室、台球室、棋牌活动室等一系列集思想教育、人文艺术教育、校园科技文化成果展示、声乐
舞蹈排练、校乐队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场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参加各室组织开展的活动。扎实有效的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得到市、区科协检查验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第二、在德育工作方面
过去几年,我们在学校德育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工作特色和管理机制。各校在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监督、班级工作检查评比、校园文化建设、德育考核评比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管理和全员育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实效。今年,我们主要以“”教育为德育突破口,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荣明耻、文明礼貌的品行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具体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是抓住契要,弘扬爱国、爱党的主旋律。在庆祝建党75周年期间,通过主题班会和征文比赛等形式,强化和加深学生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懂得和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祖国的未来努
力学习。
二是明确目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结合教育的大氛围,我们利用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了学唱“歌”、“新墩镇中小学生荣辱观”朗诵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宏扬民族精神月”活动、“革命传统”教育以及“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理想与前途教育”、“三禁”、“三反”教育等等,并举行了“庆十一”诗歌朗诵比赛,邀请区交警大队的同志来校做“交通安全”专题报告,由于措施得力、组织严密、各项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实效。
三是树立榜样,突出转化后进生。各校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一方面树立会做人、会学习、会创新、会健身的优秀学生榜样,另一方面,学校统一安排校领导、科课教师与部分后进同学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扶助活动,重点辅导。通过个别跟踪教育,及时谈心和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结合家庭教育,跟踪引导,感化后进生,举止不文明、说话礼貌、乱扔乱涂现象大为减少,全校后进生转化工作效果明显,转化率达到90%以上,获社会各界好评。
第三、安全工作方面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学校主要领导,我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本年度,我们主要扣紧安全知识宣传、安全制度完善、安全措施落实三个方面强化了校园安全机制。
1、各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校园安全网络落实学校各处室、各部门消防安全、校舍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周边环境安全和危险药品安全等一系列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校长负总责,学校各部门都有专人负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做到每天或经常的检查,发展问题及时处理,消防一切安全隐患,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利用校园广播、画廊、板报、墙报、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材料、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广泛安全常识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地震、消防安全实地演练,增强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定期进行校园安全大检查,对学校的危房、危墙、照明线路、用电设备、周边环境等一系列安全隐患进行了彻底整治,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
4、全面建立以校长、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为纵线、学校、家庭、社会为横线的安全管理网络,纵横结合。在纵线上实施安全责任管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和落实了《安全目标
责任书》及《学生路队安全档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安全工作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天天有人查,真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警种常鸣、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