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 职 报 告 ——2003年11月25日在河北省第十届人(2)
000多万元,以股份制形式共同建设。转化中心的建设引进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这在全国信息产业系统还是第一家。
4、打造4个特色产业基地
ノ沂∫恍┦小⑾卦谥悄鼙怼⒌缱恿髁考啤⒆远控制、线路板、通信电缆等产品具有一定优势,并形成了产业聚集。依托我省这些特色产业优势,我厅正在推进承德智能仪表产业基地、保定电力控制系统产业基地、沧州线路板产业基地、衡水通信电缆产业基地建设,以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ド鲜霾业平台建成后,将极大地促进我省IT产业发展。
(二)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
ヒ粤头整机项目为突破口,我厅直接抓了以下工作:
1、解决省液晶公司土地遗留问题,推进企业债转股
ナ∫壕Ч司成立10年来,企业用地的产权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到债转股工作的进行。为此,省政府多次调度协调,拟投入4000万元购买农民土地,再入股到液晶公司,但由于资金问题未能实现。在省政府的重视下,我厅与石家庄市共同努力,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最终以农民土地入股的形式(没有花一分钱)~地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为企业债转股工作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
2、网络计算机(NC机)项目
ノ沂∨┐濉靶PMā惫こ绦枰大量的计算机,而网络计算机(NC机)的价格仅是PC机的1/3左右,且NC机在全国刚刚起步,市场潜力很大。为此,我厅提出利用农村“校校通”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优势,带动NC机发展的思路,促成了航天金穗和河北南昊两个品牌NC机项目从无到有,实现了小批量生产。我厅又与省教育厅合作,由我厅出资200万元在安新、武安等县(市)农村学校中建设了18个NC机示范网络教室,既拉动了NC机产业的发展,又为农村学校建设了网络教室。南昊NC机已列入中组部“国家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荐产品目录。
3、清华紫光公司手机项目
ゾ我厅与廊坊市共同努力,清华紫光公司发挥技术优势,决定在廊坊开发区投资建设数字移动电话生产项目,总投资2.9亿元。项目达产后年产手机500万部,产值60-70亿元,新增利税6.5亿元。目前我厅正在与省发改委、廊坊市、
清华大学一道跑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争取生产许可证。该项目建设,不仅改变了我省IT业无整机龙头产品的现状,还将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发展。
4、省冀雅电子公司与韩国现代公司合作生产彩色液晶显示模块项目
ゾ我厅专项支持,冀雅电子公司与韩国现代LCD株式会社达成了合资生产手机彩色液晶显示模块协议,该项目在廊坊开发区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韩国现代出资50万美元,到~年实现年产量200万块,产值近4亿元。
5、全省信息产业普查项目
ノ摸清我省信息产业现状,科学制定我省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全省信息产业预警机制和监测体系,更好的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我厅与省工商局、省统计局联合开展了全省信息产业基本情况普查工作。这项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在我省是第一次,在全国信息产业系统也是第一家,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的肯定,并在全国信息产业统计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6、与地方政府和研究所共同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1)进入试生产的大项目。主要有: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石家庄久乐汽车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汽车电子安全气囊、石家庄麦特达公司毫米波点对多点宽带无线接入前端设备项目等,项目投资均超过亿元。
(2)已竣工和可望年内投产的大项目。主要有宁晋晶隆公司单晶硅扩产和线切割、中电科技集团54所宽频带卫星天线、39所天线、多元电器公司可视电话技改、燕郊世维通公司光接收器件与模块、秦皇岛海湾公司综合楼技改等。
(3)正在推进的大项目。主要有河北凯华公司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廊坊国瑞电子公司砷化镓单晶、河北普兴电子公司硅外延片扩产、54所固定无线接入设备、保定风帆与美国合作的锂电池、汉王公司识别系统等。
(三)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
1、“非典”期间紧急启动三项信息化工程建设
ァ胺堑洹逼诩洌我厅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适时提出建设抗击“非典”的三项信息化工程,及时调剂资金170万元,组织有关单位在短时间内建设开通了省政府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农村疫情实时监控网络系统、石家庄城市道路出入口车辆和人员监控系统,及时报送分析数据,对提高指挥效率、监控疫情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信息化5项试点工作全面推进
ズ郸市城市信息化、石家庄市社区信息化、石家庄地税网上报税系统、秦皇岛公安应急指挥系统和唐县电子政务等5项重点信息化示范工程项目均已启动;石钢、沧化、保变等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3、启动电子政务“112工程”建设
ノ改变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各部门各自为政,系统自成体系,线路利用率低,运行费用高,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严重浪费等现状,集中财力办大事,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今年7月合署到我厅后,按照季允石省长和付双建副省长的部署,历时4个多月,制订了《河北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和《河北省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按照规划,将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构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12个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12个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完成后,可基本形成满足公共服务、决策支持、行政监督需求的全省电子政务体系,带动全省社会经济各领域信息化建设。
(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