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发展特色文化的调研报告

2013-04-05 01:19
导读:调研报告范文,关于发展特色文化的调研报告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范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一、前言  (这篇调研报告原是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科观活动中

  一、前言

  (这篇调研报告原是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科观活动中的一个专项调研报告,由于自认为是一篇相对来说还算下了一番功夫,没有过多八股文成份的东西,所以感觉尚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故收录进来,也算是为我的博客增加一个新的原素吧。本文部分内容业已在淮南文化杂志上发表,收录时亦有删减)

  根据文体局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从11月中旬开始进行专题调研活动,按照局党支部的分工,由我负责《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打造特色文化》这一调研课题,并组成了由我任组长,刘群、沈金钢和李家敏三同志为成员的调研小组。11月13日,根据局《关于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做好专题调研活动的意见》安排,我组织召开了本课题调研组成员会议,对调研课题进行了认真讨论,拟定了调研提纲。从11月14日开始,分别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查看等形式,认真开展了专项调研活动,调研中,共召开乡镇文化站长、分管文化工作副乡镇长、社区文艺骨干等三个层次人员的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39份,实地考查在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室1个,社区文艺活动4处,广泛听取和搜集社会各界对发展我区特色文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对我区文化工作的现状、资源、突出问题、群众需求等有了新的和更加全面的了解,调研小组针对所掌握的情况,从当前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视野进行认真分析形势,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审视我区在发展特色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对今后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二、现状

  1、文化设施现状:我区原有文化馆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矿业集团企业所属影剧院3所,经营性音乐吧8家,网吧28家,游戏厅(室)13家,书店12家,近年来新建村级图书室7个,11个乡镇(街道)虽设有文化站,但基本上都是“一块牌子、一间屋子、一个人”,只有个别乡镇文化站有少量而陈旧的图书;

  2、文化队伍现状:区文化馆现有在编人员8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4人,初级技术职称3人,但多数专业知识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乡镇文化广播站现有人员22人,其中从事文化工作12人,这些人员中只有极少数人具备基本的文化专业知识,大部分是乡镇原聘任的事业单位工人身份人员或组织安置的退伍军人,总体队伍文化专业知识贫乏,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水平也不高;全区现有各类民间艺术团体8个,经常性参于人员约90人,其中:民间戏剧团体3个、歌舞艺术团体1个、传统文艺(锣鼓、锁呐、花鼓灯、民间灯舞)4个;区内文艺培训点6处,以个人名义从事文艺培训的教师约20人。

  3、文化活动现状:近年来,我区文化活动大体以重大节庆活动、参于上级举办的少儿文化艺术节活动、社区文化调演活动以及与企业联合举办的文艺活动为主要形式。其中尤以社区文艺调演活动和与企业联合举办的百姓舞台大家乐——家庭才艺展示、潘集青年歌手大奖赛经过几年精心的培育,在区内外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较具地域和风土人情特色的文化品牌;我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由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由企业以促销为目的的单一演出活动和以健身休闲为目的的晨晚健身舞蹈活动较为活跃,显现出企业以及广大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热情与渴求。

  4、特色比较:就我区现有文化资源、基础设施、文艺人才队伍以及文化活动的特征来说,与市内其他区县相比,据有以下劣势:一是由于缺乏基本的文化活动场馆,因此,难以举办参于人员较为集中的大型文艺活动;二是由于基础薄弱,师资力量较为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在开展少儿文艺方面同田家庵区、谢家集区等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三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以及后续人才的培训相对薄弱等因素,在沿淮传统文化艺术如花鼓灯、戏剧等方面难以与凤台县、毛集试验区。据此,打造我区特色文化应考虑在上述三个方面以外进行探索创新。

  三、分析

  就我区现状分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在发展特色文化方面应予关注:

  1、在全市范围内我区人口总量靠前,经济总量全市居中,人均经济总量全市靠后,这一特点一方面决定了我区文化工作应以大众化,平民化为主要方向;

  2、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增收压力较大,整体文化消费水平较低;

  3、由于区内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因此,文化活动的服务群体多是“38619”部队人员,即:妇女、少儿、老年人;

  4、随着我区煤电工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区内小城镇化进程,使农村人口快速成向城镇聚集,以农民为主体的的城镇社区将成为我区基层组织的主要形式;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三热三冷”问题。从区域上看,目前全区文化活动基本上呈现出城市热、农村冷,从群体上看呈现出群众热、干部冷,从职能上看呈现出企业热、政府冷的现象。

  2、“三缺问题。多年来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基本上处在一个缺活动场所、缺活动经费、缺专业人才的被动局面,尤其在农村,既没有组织和从事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也缺乏召集和管理农村文化活动的“热心人”。

  3、“三滞后”问题。就目前我区文化工作的现状来说,一是相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总体上是滞后的;二是相对于科技、教育、计生、卫生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的步伐来说也是滞后的;三是相对于党的十七要求、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和广大群众的需求来说更加滞后。

  4、“三个薄弱方面”问题。由于上述现状和问题的长期存在,致使当前在农村文化创作、文化氛围以及文化品次上比较薄弱。农村中尤其是村及农户层面上,几乎是政府公共文化事业的一个肓区;当前农民现有的文化生活有低级化、庸俗化倾向,大都局限与农村中一年一度的庙会等。

  5、城乡、地矿统筹难度较大。由于隶属关系、服务对象的不同,虽然我区城乡交错,矿村相邻,工农混居,但现有的文化设施却是相互封闭,各自为“政”,利用率不高,出现了整体文化设施落后与现有文化设施闲置两种现象并存的矛盾。

  6、文化队伍缺而弱的问题。首先,各乡镇文化站一般只有一个人员,难以承当起组织开展一个乡镇文化工作的重任;其次,现有乡镇文化干部多是一些聘任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退伍安置人员,缺乏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专业知识的业务技能;第三,全区文艺骨干呈现出两个极端的现象,一方面传统文艺如花鼓灯、戏曲等以老年人为主力军,后继乏人;另一方面,现代文艺如歌舞等则以年轻人为主力军,形式较为单一。尤其是具有典型民俗特色的传统文艺,在传承与挖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断代的危险。

  7、思想观念层面的问题。目前在各级领导和文化干部中对于发展文化事业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对于上级有项目或经费补助的就积极去做,对于上级没有投入的活动就没有热心做,一些乡镇文化干部反映参加区组织的文艺活动连几百元的交通和生活补助都难以解决;受政府长期以来对于文化事业的投入缺失惯性思维的影响,不少文化干部对工作激情不高,信心不强,只能做些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其文化的特性成了虚名;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对于面临的难题束手无策,思想僵化,思路不开阔,畏难情绪较重,工作中叫若埋怨的多,开拓创新的少,被动接受上级部署的多,主动组织举办的少。

  8、政策层面的问题。长期以来文化事业经费没能纳入财政预算科目,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仅仅反映在人员工资上,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现象比较突出;文化事业的发展没有一个中长期的规划,政府也没有一套鼓励和扶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现有一些以政府职能部门名义组织的文化活动大都属于靠向企业或其他单位拉赞助的“乞丐”文化,因此影响了文化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挫伤了一些文化干部的工作热情。

  五、发展特色文化的基本思路

  党的xx大把文化建设提升到展示国家软实力的历史高度,这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强地矿、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一新要求也为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当然,欣喜与责任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勇于开拓,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不断创新,走城镇带动农村,社区服务农民,以文艺队伍的培育带动文艺活动的开展,以文艺活动的开展推动文化阵地的建设,以文化阵地的建设催化特色文化的形成的发展思路。

  六、主要建议

  1、创新文化平台。根据我区地处沿淮,淮河传统文化积淀厚重和区内大型企业较多,人员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情况,建议策划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先由市级开始申办,培育一二年后再申办为省级节会;

  2、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鉴于在不久的将来,我区11个乡镇都将有国有大型企业开工建设,社区将逐步成为基层管理组织的主要形式,建议及早制定全区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完善文化设施布局,以社区为支点,构建二公里文化圈,建立健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培育和扶持民间文艺团体。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切实加大对民间业余文艺团体的培育和扶持,努力扶持一批农民业余剧团和社区文艺团体,支持他们利用节假日和集市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清新质朴的农村文化活动;

  4、探索加强地矿统筹,盘活现有文化资源的新机制。破除行政区划、行业部门各自封闭的现状,探索建立区域文化资源共享流动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通过盘活现有文化资源来弥补文化设施不足的缺陷;

  5、把人才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种”文化战略,改变过去单一送文化下乡的模式,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使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传承,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保护,使基层文化活动有人去组织,时事政策有人去宣传,文化市场有人去管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努力培训一批农民文化骨干队伍,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让文化真正扎根于农村,扎根于广大人民建群众;

  6、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力求重大节庆活动求规模,少儿文化活动上水平,品牌文化活动出精品,社区文化活动创特色;

  7、实施特色文化工程。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较强文化底蕴,传统特色比较突出,传统文化艺人相对集中的社区、村进行挖掘、整理、策划、培育和扶持,打造特色文化社区、村,帮助其策划,申报文化名村(社区);培植一批文化示范大院(户),并加以策划、包装和推介,使其成为观念先进、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文明和谐的典范;

  8、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区文体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努力使该项目成为集健身、培训、竞赛、演出、展演、陈列等多项功能为一体,功能齐备,造型美观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尽早构建全区以区文体中心为中枢,以综合乡镇文化站为骨架,以社区和村文化活动室为基地,以文化资源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为纽带的全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9、构建发展和扶持特色文化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特色文化的政府扶持机制,鼓励创新机制和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制定发展特色文化的长远规划,把发展特色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设立区级文化发展基金,鼓励社会各界自办或援助农村文化事业,用足用好国有有关扶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类涉文项目;

  10、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精神谋划文化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充实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加强对文化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特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文艺工作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鼓励创作反映时代风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有思想性,又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文艺作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挖掘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将传统艺术形式赋予时代鲜活内容。

  党的xx大已经为文化工作描绘了宏伟的蓝图,科学发展观为广大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时代成就伟业,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坚信,有党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体文化工作者的共同拼搏,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盛世兴文的新局面。

    上一篇: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