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过程中团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工作取
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化,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巩固成效、分析问题、创新突围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推进共青团工作全面发展,保证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为此,我厂以课题分析、座谈交流、走访摸底和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厂团组织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以党建带团建为根本,坚持从严治团,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一是根据工厂组织机构调整及团支部人员的流动情况,对部份团支部及时进行了组织更名和调整设置,坚持做好团支部改选工作。二是着眼团支部建设,坚持开展了创建“五四红旗团(总)支部”活动,评选表彰了21个“五四红旗团(总)支部”。三是按照《共青团工作标准》,加大基层团组织的考核力度,做好支部建设情况的跟踪反馈,定期开展团内交叉检查,促进支部的平衡协调发展。四是切实做好了“双推”工作,认真抓好优秀团员的培养、考察、推荐工作。五是通过开展重温入团誓词、新团员入团宣誓等活动,定期做好团员评议和团籍注册工作,加强团员意识和团纪观念教育。六是坚持抓好团干部的素质培养,定期进行团干培训。七是广泛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组织生活,增强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本次深入调查了解,综合平时跟踪掌握的信息,可以反映出工厂团组织建设整体情况较好。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企业改革改制的稳步推进,也凸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问题之1、团组织工作空间缩小。一是团组织机构锐减。 随着主辅分离的推进,辅业单位相继改制分离,其团组织也相应转交地方管理,工厂团的组织体系将发生相当大的变动。明年辅业单位改制分离工作完成后,团(总)支部将由原来的30个减至20个。20个支部再根据团员数量作相应整合后,将只剩下10来个支部。 二是 团干部工作热情呈下降趋势。 主要是因为团干部成长渠道不畅,受工厂精减机构、压缩编制的影响,团干部转向、提干都受到很多制约。再就是因为受功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团干部普遍认为 “干团的工作没有好处”,付出的和得到的不对等,奉献意识不强。同时也有团委自身工作不到位的原因,尤其是基层团干部的选拔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要求,团干部交流互动机制不健全,团干部培训没有做到长期性,团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与共青团事业发展有脱节现象。 三是团员的组织意识呈淡薄趋势。 团组织是一个群众组织,没有法律约束性,很难为广大团员带来眼前的物质利益,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在他们中间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团员对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持消极态度者居多,很多团员只认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相对淡薄。 问题之2、团员队伍急剧萎缩。 近几年来工厂新招员工不多,全厂35岁以下青工有1472人,其中28岁以下团员青年404人(含党员57人、青年29人、在册缴纳团费的团员318人),404人中,84年1人、83年3人、82年26人、81年42人、80年43人、79年81人、78年90人、77年128人,每年充实到团组织的优秀青年只有为数甚少的退伍分配、院校毕业生进厂的新员工。如果剔除改制单位的近100人,整个队伍将缩减得更厉害。 问题之3、团员青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各类活动的多元化,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局限于厂内开展的活动,外面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具有诱惑力。很多年轻人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自我意识更强、自主意识更强,认为“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集体活动麻烦”,“做自己的事,灵活自由”,我们的工作很难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归结到团组织本身原因,主要表现在:开展的活动没有完全适应青年需求;有的活动形式很好,策划也不错,但开展不持久,没有深入人心;有的活动过于复杂化,形式多于内容;“静”的活动与“动”的活动开展不协调,不适合青年活跃好动、争强好胜的普遍特点。 二、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措施 1、明确目标,加强指导,提供工作依据。 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共青团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理顺新的思路,明确新的目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带团建,坚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服务生产经营的宗旨,坚持与工厂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原则,确定工作思路。要从社会、企业、工厂三个角度,给共青团工作定位。以建立创新型、服务型、学习型 “三型组织”为总体目标,根据实际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给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目标依据。要充分利用工厂的信息载体,建立信息工作体系。加强基层团组织的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有针对性地指导团组织的日常工作。加强团的工作调研,了解工作情况,分析工作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好工作提供依据。 2、把握特点,灵活设置,增强组织活力。 在巩固现有团组织的基础上,要适应体制改革的新变化,按照主辅分离后企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要求,科学设置团组织。主辅分离后,一方面要完善组织体系,建立静态组织模式,设立好“固定型”基层团组织。根据各单位团员青年的分布情况,依托行政组织,在相应的党组织下建立团组织。另一方面,根据团员青年的工作生活特点设置团组织,建立动态组织模式,设立“灵活型”团组织。一是根据青年的岗位性质建立团组织。二是根据青年的兴趣爱好建立团组织。三是根据团员青年的年龄层次建立团组织。四是按照团员青年的籍贯建立团组织。五是根据重点工作项目建立团组织。六是按照居住地点建立团组织。通过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团建模式,更好地把握工厂工作中心和青年特点,为发挥团组织服务功能,满足工厂和青年的需求,打好组织基础。 3、完善机制,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要适应团员青年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努力创新和完善面向团员青年、具有共青团特点、开放互动的运行机制,改进让青年乐于接受的、富有实效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水平。 首先,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坚持和改善日常工作制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突出实效的原则,简化日常工作程序,建立动态性的软件台帐,避免走形式、搞应付。二是要健全团内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