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2)

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不可去做。从而引导他们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去除盲从心理。     4、晓之以理,克服攀比心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一部分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出现了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了他们的追求,一些未成年人受其影响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是互相攀比,看谁穿得好,看谁吃得好,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不适时机地组织一些传统教育活动,给未成年人讲道理、谈理想、树信念,激发未成年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热情。如:请革命前辈现身说法,回忆往日的峥嵘岁月、苦难历程,使未成年人懂得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组织到郊县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济贫帮困活动,让他们了解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孩子们的疾苦。      5、积极疏导,克服报复心理。遇事不够冷静、报复心理强是未成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学校和家长要积极进行教育、疏导,教育未成年人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管受到什么委屈,都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要克制自己,用理智去锁住报复的邪念,用理智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报复犯罪。                                                                                                                      2005年7月
上一篇:关于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不作为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