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大量人口导入对城市管理挑战的研讨

    进入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情况和行业改革的新趋势,已把城市管理事业引领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随着我区城市人口的大量导入,城市管理与执法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如何有效缓解人口导入给城市管理负荷带来的压力,通过有力、有序、有效地管理,解决市容与繁荣、保护市容环境与加快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种种矛盾,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人口导入的和谐互融,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最优化,我局专门成立了课题调研小组,对全区外来人口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阐述如下:
    一、人口导入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1、基本情况
    我区流动人口现状大致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流动人口流入量逐年增多。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区外来流动人口为11.22万人,截止到2004年12月,登记在册的外来流动人口已经达到42.67万人。外来人口数量正迅速接近本地常住人口数量。二是外来人员流动速度和比例相对较高。据区外管办统计,外来人员居住3-12个月的有167356人;2年以上的有83755人;3年以上的有25752人;4年以上的有23204人,一年以内的就占了整个外来人口的56%,可以说,流动非常频繁;三是外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流动人口大多来自于不发达地区或贫困山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在小学和初中之间,其中文盲也占不少比例,由于文化素质和受教育不多的影响,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更无从谈起环境意识。
    2、导入人口的来源
    在日常的城市管理中,根据我们的粗略统计,现有我的导入人口主要分为三类人。一类是投资商,这几年到我来投资、办厂的人开始多了起来,但是,从数量来看,这些人并不是很多。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类人由于整体素质较高,因此,在城市管理中违章的很少,但是由于他们对城市管理的要求往往很高,所以对我们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压力。一类是企业、建筑工地的务工者,这批人数量较大,是我外来人口的主体。还有一类是流动人口。他们往往是跟随企业、建筑工地的务工者一起来到我“淘金”的。但是,由于找不到工作,因此,到处流动。当前严重影响我市容环境且公然抗拒行政执法的阻力主要在这类人群中,由于他们流动性大,没有固定工作,因此,经常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中,尤以新疆、~、三峡移民三类人员突出。据统计,在我城区从事无证经营活动的新疆人有六十多人。长期在我城区从事无证设摊、兜售自制药材、刀具、工艺品的~人有二十多人。
    3、产生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主要有三大现象。
    (1)执法“老大难”难上加难。一是流动商贩多。仅城区就有2000余个,动态性较强,管理比较无序,导致违法事件多有反复和回潮、违法者与执法队员玩“猫捉老鼠”或“打游击”,很难标本兼治;二是特殊群体矛盾多。执法行动中发现新疆人、~人和三峡移民中存在普遍的乱设摊和无证经营等现象,然而对特殊群体的政策保护被其中一部分人当作抗拒执法的保护伞,动辄以上访相威胁,藐视法纪、暴力抗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2)执法新问题层出不穷。外地个体小商小贩原本以独立经营为主,现在逐步与地方帮派结伙成行,形成相互支援、相互支持的局面以抗拒执法。
    (3)执法环境时有反复。部分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缺乏理解和支持,法律意识和权益意识不强,对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执法环境中经常会有所反复:一方面对违法行为带来的行路难、环境污染等问题颇为愤慨,但另一方面对受处罚的违法违章者又抱有同情“弱者”的心理,有的甚至是一边举报、一边起哄,影响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深层次分析,我们认为主要还是由于人口的大量导入导致城市管理成本的上升。我们的城市,原本是按照50万人口设计的,现在外来人口基本与当地人口相当,实际上“盘子”翻了一翻。相应的城市管理效能和承载量无法应对大量人口的负荷。再加上现行的法律法规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导入产生的新问题,才产生了前面提到的城市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
    一是面对工作定位上的挑战。我区目前正面临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导入、城乡二元化结构的不断打破、市民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等新形势,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松懈。长期以来形成的市容、城管执法属于简单劳动的观念,使得整个行业的科技含量太低,缺少懂得现代城市管理的人才。在工作定位上,我们一定要把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工作措施、工作流程上去。同时,要积极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今后的城市管理要求我们要从具体的、直接的业务管理,到以规划、法规、科技、宣传等宏观的、间接的管理转变。
    二是面对工作机制上的挑战。2004年7月,我区初步建立了综合执法机制,但是执法力量没有得到直接的改观。区属各镇市容中队在去年脱掉服装后无法正常行使管理职能,而新队伍迟迟未能组建到位,造成近一段时间以来事实上的执法真空,致使各地原本遏制住的一些马路菜场重新兴盛起来,后续管理难度很大。而在城区街道,长期在一线执法的城管队员不到40人,人手严重不足,面临欲管无力的尴尬局面。另外,由于没有把综合执法部门的人员归并在一起,导致目前还是“牌子挂了,执法各管各“的局面,执法权力分散、保障乏力。
    三是面对工作方法上的挑战。由于工作定位、工作机制上的转变,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方法必须随之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探索新的工作方式。目前看来,市容管理还未彻底摆脱被动局面,包括我区在内的市容管理还处于各种举报信、人民来访的穷追猛打之下。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瓶颈顽症,如占道经营、黑色广告等城市“六乱”仍然屡治不止,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应该说,在变被动的事后执法为主动的事前管
上一篇:新时期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关于破解“看病难”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