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青年工作的研究(3)
性化服务,才能达到团工作效能的最大化。按照岗位性质不同,本行业青年可划分为八大群体:⑴企事业单位高阶领导;⑵各级兼专职团干部;⑶对内、对外贸易人员⑷专业技术人员;⑸中层、一般管理人员;⑹一线职工;⑺外来务工青年;⑻学生。实践证明,不同的群体对信息和服务的需求差异较大,单一的工作手段很难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现有的信息技术中,专业网站是定制个性化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有效工作平台。网站通过“会员注册”功能整理会员的个人资料,适度运用“跟踪手段”搜集会员的上网习惯,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会员的性格特征。这样,网站可以投其所好向其提供专门针对其个性特点的信息,而不是以前千人一面的简单内容的堆砌。 3、强化服务职能,提高竞争能力 在青年工作信息化过程中,团组织应当把提供信息服务和应用服务作为两大主要职能,进一步提高青年工作的竞争能力。 提供信息服务,一可以通过建立网站的方式帮助保存组织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二可以通过建设青年人才信息库存储工作对象的基本信息;三是尝试创建网状知识库模型,采集组织和个人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归档,搜索,发布;四可以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将网站、青年人才信息库和知识库集成整合为一个工作平台,实行集约化管理。信息服务的提供,使得团组织减少了无谓的效率损耗,同时对青年的不同需求,也能迅速做出反应,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达到效能最大化。 提供应用服务,组织的交互能力是其中关键要素。团组织内部的应用服务,可以通过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和信息联络员制度等方式实现,以优化组织业务流程,拓宽信息交互渠道,盘活组织内部的大量资源。在提供团组织外部的应用服务方面,可以逐步建立开放的“信息接口”,将外部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规范、有序地导入组织内部加以利用。 综上所述,青年工作的信息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目前还处于初步的摸索阶段,要真正打破思维定势,变革工作方式,还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历程。面对困难和挑战,团组织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团组织的服务职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