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理论专题片《道德的力量》解说词(2)
们理解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代民族国家,已经发展出完整的法律体系。但道德因素仍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国民道德素质的培育,在社会文化领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宣扬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
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社会是人人觉得被别人尊重、与人为善、安居乐业、和谐融洽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境界,必须同时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帝国主义列强的炮火,使近代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救亡图存,维新图强,改造旧中国,建立一个更有效率的、更道德、更公正的理想社会成为时代的主题。
1917年,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中说:“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
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从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千百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英勇牺牲,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崭新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人在他们长期奋斗中,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中国革命传统中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继承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八十多年的岁月里,共产党人给道德这一古老的话题赋予了崭新的内容。不仅继承了中国优秀道德传统的精华,而且还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使命和时代要求的内涵。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都在努力开拓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
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发表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胡锦涛同志说:“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胡振民:“两年前的今天,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德法结合的重要思想,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来加强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最近,经党中央同意,中央文明委又印发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我们相信,经过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将有一个大的提高。”
道德自律、道德觉醒和道德创新,从来都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动力。
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显示出它无可替代的力量。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将道德在人们心中的涓涓细流,汇成浩瀚大海。
(撰稿人:韩望喜冯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