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 | 庆典致辞 | 婚丧嫁娶 | 开业开幕 | 会议主持 | 会议发言 | 党风廉政 | 党政报告 | 科教文卫 | 办公厅室 | 城建环保 | 安全稳定 | 妇女节 | 慰问信 | 导游词
广播稿 | 人大政协 | 思想宣传 | 群众团体 | 经济工作 | 工矿企业 | 财税统计 | 发展改革 | 农林牧渔 | 组织人事 | 工商计生 | 乡镇街道 | 儿童节 | 国旗下 | 国庆节
祝寿词 | 新年致辞 | 年会聚会 | 圣诞元旦 | 欢迎宴会 | 联欢晚会 | 毕业升学 | 开学典礼 | 交通运输 | 民营招商 | 党建党委 | 劳动保障 | 清明节 | 中秋节 | 教师节

电视理论专题片《道德的力量》解说词

    电视理论专题片——《道德的力量》解说词
    第一集厚德
    浩荡奔涌的时代大潮,将我们带入了21世纪。东方地平线升起的美丽曙光,预示着一个伟大古老民族的崛起和复兴。
    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普遍提高。全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怀期望地建设着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面对新的形势,怎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念,如何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标准,向整个社会、向每一个公民提出了新的挑战。
    深刻洞察全局,我党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大略。以德治国的思想是站在新世纪、新时代的历史高度,对治国思想和治国方略的发展和创新,它深刻揭示了道德建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为新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途径。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奋斗的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矗”
    为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水平,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当前我们思想道德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新世纪指导道德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明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阐明了当前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落实“以德治国”思想的基础性工作。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深入思考了当前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借鉴吸收了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有益成果。
    在这个45亿年前形成的蓝色星球上,生存着3000多万个物种。它们以各自的方式生存繁衍,无论是大是小,其生命的故事都一样精彩纷呈,张弛有致。
    在这芸芸众生之中,是什么使人类能够脱颖而出,而成为万物之灵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在理性之光的引导之下,人类走出混沌,脱离蒙昧。理性之光照耀着人类不断穿越荆棘,创造出绵延不断的地球文明。
    当人类还在丛林中以部族的方式生存之时,就产生了以风俗、习惯为基础的原始道德。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维系人类社会秩序诸多的因素之中,与政治、法律、宗教、文艺相比较,道德的源最远,流最长。
    罗国杰教授:“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动物界,主要是靠劳动来创造工具。脱离了动物界以后,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和不断进步,道德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道德通过示范激励、善恶评价来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是如此,在国家出现之后,道德又与政治、法律相辅相成,共同相互作用,保证社会秩序的维系和人际关系的稳定。
    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道德作为“仁政”思想的核心。孔子一方面十分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一方面认为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实行仁政。仁爱是一个国家建立的基础,也是一个理想社会建立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汉字的“德”字下面是一颗心,这是一颗善良之心,也是一颗辞让之心,羞耻之心。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里,对高尚道德的记载和推崇比比皆是:《易经》上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诗经》里留下了我们祖先的咏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左传》上记录下了对战争胜负的感叹:“有德不可敌”。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经历了多少变迁,经受了多少磨难,“道德”的理念,却越来越深刻地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德,是中华文化之宝;德,是中华社稷之基;德,是民族精神之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核心就是为了塑造理想人格。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诸葛亮毕生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了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面对旦夕之间的宠辱骤变,从容表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发扬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中形成的优良道德,同时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这是我们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特点,也是我们时代的主题。
    科学地借鉴世界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对我
上一篇:父母致词 下一篇:市委书记在东北抗日历史研讨会上的欢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