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信访干部培训班上的辅导讲话(2)
四要文明接待,注重实效。信访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个“窗口”。这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表现。信访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文明接待,热情周到地为群众服务,对待上访群众不能敷衍,不能急躁,不能压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推、不拖,及时处理,在提高工作实效上狠下功夫。
三、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法制意识
党和国家政策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法律是我们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做信访工作离不开政策,解决矛盾离不开法律。如果你不懂政策,不懂法律,说一些外行话,办一些外行事,工作起来就会苍白无力,甚至违法施政,怎么会宣传教育群众,群众又怎么会信服?纵观我们身边一些久拖不决矛盾激化的例子,大都是因为不懂政策,不懂法律,以致造成小事办大,易事办难,大事办乱的严重后果。尤其在党和国家政策、法律逐步深入人心的今天,那种盛气凌人、方法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策观念和法制意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信访干部必须严格遵循和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这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信访干部要认真把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来信访反映的问题哪些有道理,哪些有部分道理,哪些没有道理,哪些现在可以解决,哪些暂时还不能解决,以便给予明确的答复和正确的处理。有的同志做信访工作多年,但说话办事总是草率应付,对一些政策、法律问题支支吾吾,不能做出答复,其原因就是在于不能沉下心来学习。信访工作的一再证明,一个不学法、不懂法的信访干部是不可能想出解决问题好办法的,也就难以依法处理好各种问题。只有那些严格遵照政策和法律处理信访事项的同志,才有能力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
大家要结合县委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学习上用“加法”。一方面要向书本学习,学政策、学法律,特别要学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法律。如信访条例、减负政策、土地承包法、土管法、规划法、经济合同法、行政诉讼法等。在学习中,不仅要注重实体法的学习,而且也要注重程序法的学习。从法院对我们乡镇和部门撤掉的行政决定看,好多是因为程序不合法而被推翻的。所以,作为信访工作人员,—定要沉下心来认真学习钻研政策、法律,法规,少泡一些酒场,挤出时间,努
力学习,唯此,工作起来才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另一方面要向学习,向群众学习。理论来自,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应该注重从工作中吸收营养,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经验丰富的同志中学习好的工作方法。要勇于,大胆探索,不断经验,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四、要有较强的业务综合能力
信访干部要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除了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综合能力。
一要有较强的文字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作为处在一线的信访干部,整天与信访人打交道,查处案件需要调查取证,查结案件需要写结案报告,有些经验要,有些材料要把关,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文字水平,何谈会做好信访工作?在工作当中我们难免向领导汇报案件情况,同时还要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通过语言交流感情、交流思想,说服教育群众。如果你缺乏口头表达能力,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不得要领,领导怎么会满意?群众怎么会理解?公众认可程度又怎么会提高?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较强的文字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有在以后工作当中加强学习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要有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大家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整天与群众打交道,如果你整天书生气十足,态度傲慢,高高在上,群众就会远离而去,或者敬而远之,怎么能说服教育群众?和什么人打交道就要说什么话,该解释的要解释,该教育的要教育,该多侧面做工作的要多侧面做工作,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朴实的感情同群众交流,只有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鱼水相融,在相互交往中产生感情,群众才会理解支持我们,做起工作来也才会得心应手。
三要有综合分析和推理、判断能力。新的形势下,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作为信访工作一线人员,面对改革、发展触发的种种矛盾,面对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种种纠纷,要耳聪目明脑灵,要善于发现捕捉社会矛盾,善于动脑分析研究、推理、判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杂乱无章的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从主要矛盾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加以解决。否则,忙得你团团转,理不出头绪,解决起来要么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要么把事情办得一团槽,怎么能树立起我们的良好形象?
四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信访部门是一个综合协调部门。从信访工作中可以看到,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有的是关于个人的问题;有的是涉及部门和单位的问题;有的是反映某个领导或干部的问题;有的涉及到本乡镇、本系统两个甚至多个部门的问题。要协调处理好以上信访问题,就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沟通。
五要讲究工作方法。大量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农村的矛盾,常常是错综复杂,是与非、理与法,往往是相互渗透交织,很难处理。但深入分析这些矛盾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对矛盾的认识不到位,而是由于具体处理过程中方法上有问题。因此,建议大家都学一学唯物辩证法,增强我们处理复杂矛盾的技巧,特别是提高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任何矛盾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背景和过程,它的外在表现有主有次,它的发展也会时隐时现,时缓时烈,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适情、适时、适度,宜急则急,宜缓则缓,宜严则严,宜宽则宽,既不可急躁冒进,盲目蛮干,又不可推拖延误,错过时机。对无论是隐蔽还是外显的矛盾,都要做到知微见著,胸中有数,应对有策,处理有方。要善于把握化解矛盾的时机,对于能够通过冷处理解决的,就不一定采取过激手段,以免留下潜在的矛盾隐患;对不严厉查处就不足以平息群众情绪,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矛盾,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就必须当机立断,处置到位。总之,在具体工作中要灵活掌握,因情制宜,一案一策,尽量把大量社会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乡镇和部门,以维护全县稳定发展的大局。
六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信访干部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善待群众。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情问题始终是基础,是关键。如果缺乏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这不仅是党性问题,也是品质上的问题。作为信访干部,就应该扑下身子,走村串户,到群众中去下访,联络感情,体察民情,深入调研,这是掌握情况、找准矛盾症结、处理矛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功。曾经有一个乡因为一个小小的信访案件,却出具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行政裁定,把事情办得一团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办案人员没有带着感情下访群众,调查实情,凭想当然办事,以致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作为信访干部,必须把立足点扭转过来,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体察群众的艰难,研究群众的心理,调查矛盾的实情,抓住矛盾的症结,给予切实解决,以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维护全县稳定,推进全县各项事业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