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知识 | 秘书基础 | 规章制度 | 企划文案 | 办公表格 | 面试技巧 | 毕业设计 | 介绍信 | 表扬信 | 感谢信 | 说明书 | 聘任书 | 挑战书 | 竞聘书 | 接收函 | 调档函
策划方案 | 工作方案 | 活动方案 | 促销方案 | 工商税务 | 条据书信 | 外贸信函 | 辞职信 | 道歉信 | 分手信 | 检讨书 | 致谢信 | 协议书 | 公证书 | 担保书 | 委托书
新闻报道 | 会议发言 | 征文写作 | 就职演说 | 谈判技巧 | 礼仪文书 | 广告启事 | 邀请函 | 倡议书 | 承诺书 | 保证书 | 决心书 | 建议书 | 责任书 | 请假条 | 申请书
建设方案 | 论文格式 | 竞聘指南 | 应急预案 | 培训方案 | 个人写作 | 借条范本 | 写作指导 | 邀请书 | 计划书 | 应战书 | 证明书 | 悔过书 | 意向书 | 检举信 | 其他

十七大心得体会公文大全(原创最新)

2013-04-11 02:12
导读:文秘范文范文,十七大心得体会公文大全(原创最新)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范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即在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一、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体经历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制度创新、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四个阶段。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要求,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不断加强。XX年末,江苏地方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4255户,比1994年净减少约1XX户,连续12年平均每年净减少1000户。现在,全省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数的2%,其中国有独资工业企业占0.9%。但全省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国有资产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集中度大幅度提高。XX年度全省百强企业中,国有企业有39户,营业收入占百强企业的45.3%。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不含金融资产)超过1.3万亿元,比XX年增加6700亿元,五年增长1.1倍;利润总额超过350亿元,比XX年增加280亿元,五年增长3.9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逐步健全,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发挥各自优势,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证明,党中央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完全正确。

  二、当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和企业结构。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聚,向具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集聚,向企业的主营业务集聚。二是以加强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举措。要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当前重点是要推进外部董事制度建设,优化董事会结构,规范董事会运作,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适应竞争需要的市场化机制。要实施有效考核、有效激励和有效约束,形成有效的压力动力传导机制,层层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四是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借鉴与融合相结合,“短板管理”与“标杆管理”相结合,切实加强战略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集团公司管控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夯实企业科学发展的基础。

  三、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成果。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国有企业的实际。要深入研究并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组织的制度、工作规则与公司治理机制有机结合、协调运转。党中央一直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作了明确规定。

  我省地方国有企业有31万在岗党员,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国有企业的优秀人力资源。要坚持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创优,把国有企业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与途径。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省委和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在本企业贯彻执行以及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保证作用,对党员经营管理者以及其他人员遵纪守法的监督作用,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依法行使职权的支持作用,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参与作用,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作用。二是坚持不懈地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关键是要有好的领导班子。要深入开展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目标的“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能力建设为重点、作风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证,不断提升企业领导人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领导集体。三是坚持不懈地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增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促进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新发展,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企业党建工作成效和党组织战斗力的主要标准。广泛深入开展争创“五好”党支部、争当“三强”党支部书记的“双争”活动,积极培育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四是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抓好党员培训,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积极探索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加强党员队伍的能力建设,使党员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全心全意服务职工群众,通过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先进性。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写入党章,高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大学精神培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大学精神是推动校园和谐的根本,充分认识大学精神培育在推进校园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融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先进行列。

  包容、自由精神是校园要素和谐相处的前提与“溶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包容、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灵魂之所在。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正如他在北大任校长时那样,对各种学派,依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大度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精神,其实就是一种直面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气度,大学作为社会精华浓缩的特殊存在,必须拥有这种气度,才可能让校园的一切尽可能的归位于和谐的范畴。

  创新精神是维护校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创新精神作为大学精神的主要精神,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创造精神的培育正是以其对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追求和共同的方法论追求,从思想深处为和谐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精神是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教育的前瞻性特性客观上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开创新的领域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这种创造落实到教育者身上就是对不同学科领域理论知识的创造和对各自教学活动中教学方式方法的创造,落实到学生身上则是对基本理论知识创造性的吸取,对自身的智慧创造性的开发,对未来世界创造性的认知与觉悟,对未来生活创造性进行知识储备。

  科学、批判精神是和谐校园构建的根基。科学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既包括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系列行为规范,也包括从事科学研究的价值追求,把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作为科学研究的最高价值准则。专家们在科学研究中所形成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通过教育、感染而内化为大学人的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的形成正是和谐校园构建的根基。而批判精神的存在,使大学成为现存社会秩序的一种有效的制衡力量,同时,大学严肃而富有理智的批判,又为大学处理内外部关系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大学批判精神也成为大学自身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内在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变得平坦,大学不断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中心,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其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职责愈加明确,大学的批判精神也日益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大学里主动或被动地热衷于追求功利的现象,不但影响大学承担起其社会批判功能,而且破坏了大学赖以生长的内、外部环境,损坏了和谐校园构建的根基。只有思想观念、道德责任、价值取向的协调运动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而大学的批判精神就是铸造这种和谐的道德观念的有力武器。面对利益关系复杂、思想空前活跃、观念激烈碰撞、文化深刻交融的时代,大学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凸显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引导力和精神凝聚力。

  人文、社会关怀精神是促进校园氛围和谐的源泉。大学的人文精神就是指大学所倡导的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等关系时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具体体现在,一是以人为本,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二是重视终极追求,执着探索未知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三是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永恒的道德精神;四是坚持理性原则和主体意识;五是谋求个性解放,并建立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六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社会关怀精神一方面表现大学要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参与和建设。人文、社会关怀的行为源自于爱的情感支配,以追求幸福为目标的人类只有生在充满爱的世界里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相处。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把校园建设成充满人文关怀和爱的精神家园为目的。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拥有爱心的人,学会关怀他人,学会与人为善,学会真诚、友爱与和睦;另一方面要引导校园里的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充满关怀和爱的校园;此外,还要教会师生用一种感恩的心态去体会人世间的关怀与爱,感激着去享受我们共同创造的充满爱的校园生活。即所谓教人有爱,教人去爱,教人享受爱。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编辑)


  结合工作实际谈学习贯彻十七大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会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勇敢地承担起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必将推动中华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空前的兴盛繁荣。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新要求,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里,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几点体会。
  一、兴起新高潮需要增强新认识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增强对文化和文化发展的新认识。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确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价值观、文化发展观,切实增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兴起新高潮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反映,又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人们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引领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引领人们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转载自http://zw.NSEEC.cn科教作文网)

  兴起新高潮必须深刻认识我国文化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十七大报告在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强调,“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特征深刻揭示了我国文化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不相适应,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重心由物质产品领域向精神产品领域转移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只有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供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产品,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兴起新高潮必须深刻认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和打造、作为软实力来培育和提升,文化输出已经成为其输出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美国文化产业的生产总值占经济总量的1/4、成为其第一大产业,日本的卡通片、游戏业风靡全球,英国艺术产业规模已与其汽车工业不相上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要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在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同时,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认识是行动的前提。没有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地位、重要作用和重要任务的新认识,就不会自觉主动地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文化发展有了较大规模,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要以更加崭新的观念、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得力的措施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大学排名
  二、进行文化创造需要坚持前进方向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进行文化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质决定的。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各国有益文化成果,有力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正确引领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不断创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
  进行文化创造必须高举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旗帜,是进行文化创造必须高举的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对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研究解决文化创造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文化创造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各个环节,使文化创造更加符合时代的新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为文化创造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感受实践的脉动,吮吸生活的醇香,倾听群众的心声,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进行文化创造必须体现价值取向。文化创造只有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价值取向,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唱响代表时代发展方向、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主旋律,才能使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河南推出的《任长霞》、《村官李天成》等优秀文化作品,正是坚持了“二为”方向才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文化创造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和评价尺度,不断创造群众喜欢、群众欢迎、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使文化创造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热情讴歌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文化产品。
  进行文化创造必须抓住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进行文化创造必须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首要任务。从人类历史上看,一切优秀文化创造都反映了时代前进要求和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同样要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审美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内涵,用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生动形象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产品引领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提高软实力需要采取硬措施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战略支点。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在“硬”字上下功夫,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重视维护社会稳定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做到工作部署有硬要求、硬举措,加快发展有硬手段、硬办法,检查考核有硬杠杠、硬标准,组织领导有硬班子、硬队伍。
  “硬”要体现在科学规划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规划、明确的目标是文化发展的先导和依据。近几年河南文化强省建设之所以迈出实质步伐,得益于我们从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来谋划,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制定了规划纲要,明确了目标任务,采取了有力措施。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形势下文化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丰富和完善文化发展规划,使发展的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措施更得力。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相协调,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切实把文化发展状况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方面,确保规划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转载自http://zw.NSEEC.cn科教作文网)
  “硬”要体现在政策扶持上。加快文化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河南通过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用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要继续执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引进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形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制定和完善文化投入扶持政策,一方面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另一方面制定土地征用、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鼓励各类经济成分投资文化产业,促进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硬”要体现在法制保障上。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保障文化健康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强法制保障、依法进行监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领域立法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还不能适应文化发展的需

    上一篇:公文写作:材料可靠 情况确实 (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