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知识 | 秘书基础 | 规章制度 | 企划文案 | 办公表格 | 面试技巧 | 毕业设计 | 介绍信 | 表扬信 | 感谢信 | 说明书 | 聘任书 | 挑战书 | 竞聘书 | 接收函 | 调档函
策划方案 | 工作方案 | 活动方案 | 促销方案 | 工商税务 | 条据书信 | 外贸信函 | 辞职信 | 道歉信 | 分手信 | 检讨书 | 致谢信 | 协议书 | 公证书 | 担保书 | 委托书
新闻报道 | 会议发言 | 征文写作 | 就职演说 | 谈判技巧 | 礼仪文书 | 广告启事 | 邀请函 | 倡议书 | 承诺书 | 保证书 | 决心书 | 建议书 | 责任书 | 请假条 | 申请书
建设方案 | 论文格式 | 竞聘指南 | 应急预案 | 培训方案 | 个人写作 | 借条范本 | 写作指导 | 邀请书 | 计划书 | 应战书 | 证明书 | 悔过书 | 意向书 | 检举信 | 其他

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对人道主义价值认识

2013-04-05 18:06
导读:文秘范文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对人道主义价值认识范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范文网海量范文供你参考: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政治宣言写入党的十七大报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政治宣言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具有重要的时代及历史意义。“人道主义”不加定义和属性地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是以胡锦涛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思想解放成果的一个结晶,体现执政党具有世界全局的胸怀,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一次非常重大的转变,标志着执政为民,造福与人的理念更趋清晰。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内涵。对促进和加快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人道主义者赫尔达在其著名的《人道主义的通信集》中说:“我们人类特征的内容之一,就是尽一切可能以培育人类,并使他完美化。这是人道者的理想实质。”“人类的一切机构——如果他具有合理性——的唯一目的,就是使我们人类人道化,这就是将野蛮的和半野蛮的人改造成人,使我们人类首先从小部分起,达到理智所承认的义务所要求的、我们的愿望所羡慕的形式。”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尊重、保障和实现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各项权利。可见,人道主义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着天然的联系;以人为本与人道主义精神本质一脉相承。这是现代社会确立的基本理念,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更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为科学发展观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标志着中国社会治理价值知识体系对人类普世价值观念的皈依和敬畏,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价值。

  人道主义并不是泊来品,“以人为本”更不是西方产物。中国古代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就蕴含着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包含着朦胧的人道主义情怀。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求提高人的地位,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现世幸福生活,真正开始了人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现,形成了“人道主义”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对以人为本思想作了深刻阐述和丰富。马克思在《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中写道,“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之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因此,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内涵。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中,人的发展是其理论的核心,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进步的标志。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所以,“以人为本”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前,马克思及其思想常被别人误解。其中误解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这二者对立起来。有人把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有人则认为“以人为本”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个原则,但不是最根本的,更根本的原则以“人民为本”;认为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特殊性,即人有阶级的区别、社会有制度上的差别;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是唯物史观,不是以人为本原则。其实,尊重人、维护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八十年代初,理论界曾对人道主义抱批判态度。改革开放使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一方面,各种人道主义思潮蜂拥而入,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潮影响日益增强;另一方面,对“文化大革命”的沉重反思,使人们不得不承认理论上全盘否定人道主义的失误。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使得追求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目标,为了人而发展的思想也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中国残疾人事业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残疾人的尊严和权利不断得到重视和强化,残疾人的素质和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来面对新的挑战,超越单纯的经济眼光,树立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发展的标准,以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和长远需要,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将会中国8300万残疾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增添无尽的活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因此,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应该理清以人为本、人道主义与残疾人事业之间的联在关系:

  一、科学发展观蕴涵和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

  提倡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遵循人的本性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人道关系和人道理想社会主义的人道思想和人道原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不人道现象,改善人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帮蒋介石打仗,杀了多少人,是什么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各有各的含义。社会主义是最人道的,共产主义是最人道的,保护绝大多数人”。XX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庄严地写进了宪法。这在中国人道主义发展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体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把发展的目的定位于造福全体人民,把发展的主体定位于广大人民群众,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首要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指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里的“本”是指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依靠力量。这种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科学发展观,将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崇高理想与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与我们党民主执政的理念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基本人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进入党中央文件,并被视作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不加限定的“人道主义精神”提法相继出现在中央文件和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公开讲话中,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精神在中国不断发扬的表现。因此,今天在党的文件中采用“以人为本”的提法,从开始引起理论界的思考,到今天被社会所认可是用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理论的核心价值的重新认识。对它的理解与评价应该是与对人道主义的理解和评价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在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他多次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重要标准,就是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统一起来,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的具体落实;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由此可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有着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同时又是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时代的新高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社会主义的新观念。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的发展首先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更加旗帜鲜明地提出尊重人性的基本规律,把人性规律当作我们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的根据和出发点,把人性当作我们治理社会的一切规范性价值的源泉。只有用人道主义这一完美的道德原则(也是“以人为本”新发展观的应有之意)匡正我们的一切制度和规范,“把人当人看”,“使人成其为人”,社会的任何强制都要符合法律和道德,我们的治国方略才能回归常识和理性,充满科学的精神,才可能事半功倍,真正走出中国几千年历史兴衰更跌的周期怪圈,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二、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作为当代人道主义的新形态,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理论基石。十七大报告明确阐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这充分说明我们社会的一切强制和自由又都是有限度的,强制是为了维持我们社会的存在,自由可以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要逐步向宪政民主时代过度,充分保障和尊重人权。一句话,“以人为本”意味着我们的一切制度规范和政策措施都要尊重人,从人出发,尽量减少异化,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

  拒绝人道主义,不尊重个体的生命价值和人的尊严,令无数中国人不仅是在文革期间,而且在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中付出惨痛的血泪代价。历史和实践证明,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仅有助于我们肃清封建主义遗毒,消除现实生活中种种不人道的现象,而且有利于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人道主义精神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道主义注重人的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从事的残疾人事业中大力弘扬和实行人道主义,这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残疾人同样是现代化推动者,也是社会文明的共享者。努力提高包括残疾人在内全体公民思想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残疾人有着强烈的回归和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的愿望。人道主义精神就是要在全社会倡导并形成理解、尊重、帮助和关心残疾人的氛围,让他们得到尊严,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价值,最终回归及服务于社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有利于我们树立残疾人事业主体观念和责任意识,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今天大力弘扬和实行人道主义,培育残疾人群体的主人翁精神和民主意识,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于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的“以人为本”这种执政理念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体现,成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的伟大动力。

  198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新发展,中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新阶段。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还要努力发展幼儿教育,发展盲、聋、哑人和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1986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提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尊重人、关心人,特别要注意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年人、尊敬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1988年3月11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组建标志着中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政府更加重视,社会更加关注,残疾人组织更广泛、更全面”的新的发展阶段。1991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确定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心下,中国残疾人事业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取得了非凡成就。

  XX年9月7日,胡锦涛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事迹的《自强之歌》(XX年卷)题写了序言。胡锦涛指出,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腔热情地关心残疾人,切实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给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让他们共享社会物质文化发展的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XX年12月3日,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职人员代表,并观看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充分调动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满腔热忱地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残疾人的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等民生问题快速得到改善。从残废到残疾,从救济到自强,从接受到回馈……近20年来,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残疾人各项权益正在逐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而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权保障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表明,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道主义精神本质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残疾人事业特点的人道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核心内涵。

  同样,党的“以人为本”这种执政理念在“5.12”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体现,成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灾难、发扬人道主义的一面伟大旗帜。

  汶川特大地震惊天动地。同样惊天动地的是,在这场灾难中开展的对人的生命爱护、尊重和强调作为救灾首要任务的对人的大抢救。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不顾随时发生余震的危险几乎走遍了四川所有的重灾区,并反复强调“救人是笫一位”,“救人,是我们当前抗震救灾战斗的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援救工作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绝不放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军民和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各项救灾工作,以最快的速度不惜一切代价救人,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在这抗震救灾过程中,无论是抢救被困人员,还是医治伤员,无论是安置受灾群众,还是恢复重建的每一个细节,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人的生命价值放在最崇高的位置上,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人道主义精神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救灾理念。

  这些充分验证,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人民的政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以人为本”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既是对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功能的全面开发,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这不仅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历程是一致的,与党的执政建设的目的也是相一致的,与人道主义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不但揭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也提出党完成执政任务的路径。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刻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构成社会和民族文化传统之精神实质的价值体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道主义是残疾人事业的旗帜,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生动实践。对残疾人群的尊重是人道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人道主义精神。胡锦涛同志多次在上海特奥会、北京残奥会期间及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强调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这是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方面的充分肯定。正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对人道主义精神的积极推动和践行,现在,人道主义思想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基本的社会思想之一。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曾经说过,如果中国不能普遍形成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不能深入人心,社会道德上没有一个大的进步,要想根本解决残疾人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历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就是因为人道主义思想二十年来得以大力弘扬和实践,全社会才得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现代文明观,中国残疾人事业最终在这二十年中得以取得全面健康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会上再次强调,我们要认真总结和发扬北京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和保障人权,推动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维护残疾人权益,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在把握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中,继续高举人道主义旗帜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北京残奥会体现出的人道主义光芒,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感动不已。而其实,北京残奥会展示在世界面前的,恰恰是中国残疾人事业辉煌成就的落角点------以人为本。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把中国人道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唤醒和激发全国残疾人的参与意识和平等观念,使其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思想,从而奋发上进,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过程。

  发展残疾人事业就是最广泛的实现残疾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每一个身处逆境的残疾人,他们执着的对回归和服务于社会、参与和创造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论结果是否成功,其过程都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结成分子。而当社会完备接纳残疾人的软硬件,创造一个能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均等的共享人类物质文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个优良的社会风尚巳经悄然形成。残疾人也将在回归和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在残疾人群体与社会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型社会关系。我们今天在残疾人事业中大力弘扬和实行人道主义,对于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残疾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促进全社会理解残疾人的困难处境,尊重残疾人的独立人格,帮助残疾人实现自己的人生权利和价值,最终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人道主义的魂魄。只有高举科学发展观的旗帜,才能构建残疾人与社会生存共荣、生命共享、尊严共有的和谐世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共享、共有的人类和谐。

    上一篇:赠与契约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