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2)
三、要全面落实《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措施,全力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拟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相配合,大力实施“五四三”行动计划。
(一)以“五大教育”为主线,不断充实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内容。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大任务: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根据这一部署,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第一,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也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极有力的战略抓手。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我们将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爱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当前,在中小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知道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二是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是反映个人自我道德修养基本要求的文化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宝贵历史遗产。革命传统是中华传统美德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的发扬光大,是对传统美德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优秀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坚定我们的信念、鼓舞我们的斗志、振奋全民族的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既要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它民族长处,紧密结合当代世界文化进步的新趋势,顺应世界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的新要求,研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又要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汲取营养,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鼓舞中小学生。
第二,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的通知》,要求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普遍提高学生的诚信道德素养。继续按照《关于开展“社会关注教育、教育服务社会、诚信在盐城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盐城市中小学开展创建诚信
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的通知要求,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为经,以“诚信行为、诚信制度、诚信文化”为纬,开展以创建诚信校园为契机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制度建设、典型宣传等四个关键环节,把诚信教育工作搞得更好,更有特色,更有成效。
第三,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培养
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各实验小学年内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最近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了修订。新的守则和规范不仅体现国家对青少年的一贯要求,而且反映了人类进步、社会文明的新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与时俱进的规范。要以新的守则和规范为标准,坚持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抓好规范教育,持之以恒,逐步落实,把着重点放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重视文明行为的反复训练,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学生养成在不同场合应具备的行为习惯。
第五,加强法制教育。继续按照全国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司法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明确“四五”普法后期的指导思想、学习宣传的内容、方式和保证措施,抓好师生的普
法学法工作。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法制
辅导员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二)以“四项建设”为基础,坚持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
基础必须夯实,才能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德育队伍、课程、基地、制度等方面的基础建设。
第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是一项战略任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稳定德育骨干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
第二,加强德育课程建设。要认真总结我市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特点、国家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及实施要求,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第三,加强德育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力量研究教育基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增强教育的效果。要充分发挥这些德育资源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
第四,加强德育制度建设。依据法律法规,不断改善德育工作的
规章制度。一是健全德育工作管理制度。要突出管理的强制性,有硬性规定。二是健全德育工作的激励制度。在教师职称评定中的德育学科系列中,做好评聘德育高级教师、德育特级教师和德育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三是健全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
(三)以“三化”为策略,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德育方式和手段要现代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拓展了德育工作空间,为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也要看到,网络的迅猛发展,也给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强力冲击,学校德育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要建立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德育目标内容体系、途径方法体系、管理评价体系,创新德育方式和手段。要力争在建立城域网和校园网的同时,使学校德育同步进入网络,建立好中小学德育网络平台,在城域网和校园网中建立中小学德育网站和网页,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拓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