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2)
2014-02-21 02:44
导读:2、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强化项目农业建设载体 资金是发展项目农业的基础,要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长三角积聚和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猛
2、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强化项目农业建设载体资金是发展项目农业的基础,要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长三角积聚和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猛攻农业招商引资,投资项目农业建设。突出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引导投资者增资扩股,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连带扩散效益。一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围绕产业特色、区域优势,集聚各类资源,整合生产要素,限制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XX年全县建立各类生产示范区90个,即粮油业建成万亩无公害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万亩无公害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千亩无公害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蚕桑业建成万亩蚕桑标准化示范区2个、千亩丰产桑园示范区5个、百亩优质高产高效桑园示范方50个;畜牧业建成禽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个、无公害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小区5个、新建标准化万羽鸡场5个,标准化千头猪场5个,标准化百只羊场5个;水产业建成无公害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5个。二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技术改造,实施品牌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XX年全县要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县级龙头企业5家,全县年销售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6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5%。严禁发展简易大米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四种类型的龙头企业。(1)催生一批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围绕蚕桑、畜禽两大支柱产业,鼓励投资者兴办农产品深度加工企业,鼓励现有企业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2)培大一批有科技创新开发能力的成长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引导中洋集团、家惠油脂公司、康德生物制品公司等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抓好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3)做强一批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骨干型龙头企业。重点做好茧丝绸加工产业链、紫菜加工产业链的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大对茧丝绸集团、兰波公司等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与农户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建成外向型、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型”龙头企业。(4)配套一批产业发展服务流通型农业企业。积极引导天成饲料公司、海安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型农业企业瞄准市场发展生产,组织销售,加强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关系,全县提升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2个。同时龙头企业要积极实施生产标准化、产品名牌化、营销外向化战略,扩大农产品出口。XX年全县要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5个。积极储备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项目,XX年县级、市级和省、国家级龙头企业要分别有200万元、1000万元和XX万元以上发展项目。3、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促进农民收入显著增长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坚持就地转移与劳务输出并重,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并举,提高素质与加强服务并行,大力组织实施剩余劳力转移的“三有”致富工程,即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收入有增长。XX年,全县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人,农村劳力非农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4.5%。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确立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单位,不断强化劳动力素质教育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由体力劳务型向智能创业型转变。XX年,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力争1.5万人。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就地就业空间。加快小城镇和镇工业集中区的建设,扶持乡镇企业特别是农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总结推广农村回乡创业典型,鼓励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形成劳务经济良性循环。三是大力发展出国劳务,促进劳动力县外转移。进一步组织全县建筑行业劳动力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叫响海安建筑业的劳务品牌。引导农民走出国门,积极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员。规范全县对外劳务中介公司的管理,努力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和对外劳务市场的经营秩序。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组织协调体系。建立健全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和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搞好劳动力转移监测,加强劳务市场信息发布,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