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志愿者代表发言稿
2009年10月21日,在距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192天时,按照组织的安排,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上海,开始了一年的世博挂职生活。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将迎来世博倒计时100天,在这三个月里,我们沉浸于思念家乡的孤寂时更感受到了上海的热情周到和无微不至;我们惊喜于世博园区的壮观时更感受到上海的艰辛筹办和巨大付出;我们震撼于浦东开发的历史巨变时更期待上海续写新的光荣和辉煌。在这三个月里,我们融入了上海,走进了世博,书写了一段难忘的经历,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记忆。
一、学习世博知识,深化世博理念,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来上海之前,感觉世博离我很远,因此对世博关注不多,更别说对世博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相关问题的研究。接到挂职通知时,才匆匆忙忙上网查找资料,总算对上海世博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到了上海在浦东干部学院学习培训后,特别是中组部和上海市委组织部集中谈话后,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职责任务和角色定位,熟悉世博对我来讲显得尤其迫切。
(一)深入了解世博,做个明白人。
我采取网上查阅,图书馆借阅,同事朋友传阅等方式,遍寻世博图书、文件、资料,先后细读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主题解读》、《世博读本》、《中国与世博》、等书籍。学习了《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上海世博会沟通推介计划》(第二版)、《上海世博交通保障方案》(公示稿)、等文件。聆听了世博园区交通组织管理、世博活动组织工作等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对世博的认识更加透彻,对世博的感情也更加深入。
(二)深入理解世博,做个清醒人。
世博会历经159年后第一次来到中国,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对于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文明进步形象、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交流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
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xx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办好上海世博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给了我工作上的无限激情和强劲动力,进一步强化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深入传播世博,做个宣传人。
我这次挂职上海世博会宣传组任
新闻报道部副主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泛传播世博盛况,树立中国美好形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之外,我也积极担负起世博宣传志愿者的角色,比如参加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通过发世博短信告知亲朋好友,建立网上博客诠释世博理念,赠送世博纪念品吸引观注目光。我已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人,世博成了我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二、参与世博工作,奉献世博激情,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闻宣传工作是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博会将因传播而更加精彩。在这三个月时间里,我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从一个西部区县的领导干部转化为一个媒体服务者、新闻管理者和舆情应对者。
(一)素质提升为我一年的世博宣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向全世界朋友介绍上海世博会,如何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的中国,如何让境内外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这一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一个个问题,是对我们能力、素质和水平的考验,是对我们组织、协调和策划的检验。为了提高应对能力,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外宣办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强化培训,为了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比如安排参加了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办的“上海2009国际新闻报道”培训班。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领导分别作开班讲话和学习。外交部、新华社、驻外媒体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资深记者从国际形势、国际媒体、国际报道、外事采访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安排参加了“新闻采访线工程”培训班,市委外宣办、市外办、复旦大学等单位领导和学者就接待礼仪、采访报道、突发事件进行了实战型的讲授。安排列席了中宣部召开的“上海世博会新闻宣传工作现场会”,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进行了工作部署,中央外宣办、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介绍了报道方案。通过参加培训和会议,让我们做到了心中有数,临阵不慌;让我们懂得了事关全局,不能懈怠;让我们学会了除了技术,更要艺术。
(二)熟悉媒体为我一年的世博宣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石。
宣传的主要手段是媒体,要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就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熟知媒体。在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的安排下,从11月6日开始,利用每个星期五,分别到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新联合报业集团、上海
广播电视台、东方网、文艺出版集团和市新闻办、网宣办等7家单位进行调研。我们看到了上海媒体对世博宣传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整个世博宣传基调昂扬向上,激情四溢;报道风格清新博雅,耳目一新;传播内容全面权威,丰富多彩;舆论引导积极主动,有序有效。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公共事件的新闻应对中,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求实为本、依法处置”的原则,在实战中出了“主动发布信息,掌握新闻应对主动权;坦诚面对媒体,在有效服务中引导舆论;运用第三方资源,在沟通中实现共赢;把握舆情走势,在重点时节主动出击赢得话语权等”应对经验。在调研中,我们知道了媒体的运作规律和报道风格,我们知晓了媒体的热切愿望和共同期待。我们与媒体形成共识:机遇千载难逢,光荣属于我们,让我们紧紧围绕“迎接世博、参与世博、宣传世博、共享世博”这一主线,弘扬“抓住历史机遇,承担时代责任,发挥媒体作用”的主体意识,积极构建起“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同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新闻宣传和社会、理论、图书、文艺宣传联动”的大宣传格局,共同宣传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三)勤奋工作使我一年的世博宣传工作迈出可喜的步伐。
万事开头难,这三个月,工作忙乱而又特别充实,事情繁杂而又特有收获。一是参与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为世博宣传暖手热身。如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中国工业博览会等。二是参与境内外媒体服务工作,为世博宣传积累经验。如中美日媒体上海圆桌会议,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等。三是学习组织重大外宣活动,为世博宣传营造声势,如国宝熊猫世博行,世博花车美国巡游等。四是借鉴突发事件应对,为世博宣传引导舆情。如“钓鱼执法”事件、“睡衣上街”炒作、“地铁碰撞”事故、“桥塞塞”、“圆滚滚”等。五是组织协调世博报道,为世博宣传逐渐升温。如协调四川媒体参加报道联盟、“全家都来赛”四川赛区的工作、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四川卫视并机直播熊猫起程仪式等。六是积极宣传四川筹备工作,为世博宣传形成联动。如报道四川馆的进展情况,邀请上海媒体转载省委、省政府重视世博会的新闻稿、充分报道四川为世博会精心打造的《羌风》等。七是当好挂职组的联络员,为大家服好务。配合市委宣传部干部处,畅通信息,搞好联络。在工作接触中,既感受到了上海“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格,也体会到了上海人“勤奋诚信、精明睿智”的优秀品质,更感叹上海领导“清醒冷静、低调坦诚”的儒雅风格。在砥砺中,知道了想事要有“全球视野、国际规则”,办事要“大开大阖,气势如虹”,为民要“不找借口,真心爱民”。我相信,随着工作的深入,接触的加深,我的感悟和收获会更多更全面。
三、锤炼意志品质,汲取世博经验,增强工作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发展力
千里迢迢来到上海,背井离乡只身一人,生活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加之上海世博会是重大国际活动,要求之严,任务之重,时间之紧,工作上会面临很多挑战。作为四川派出的干部,我们把抗震救灾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力量,把感恩全国人民化作工作的强大动力,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在艰难中屈服,反而磨炼了我们的意志,砥砺了我们的品格,成为人生难得的历练和弥足珍贵的财富。对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我来上海不久,5岁的孩子患上可怕的“甲流”,而爱人又要照顾她的几百个学生,累得也快倒下了。当时,听到孩子在电话中一句“爸爸,我们想你”时,泪水夺眶而出,心如刀绞般痛,恨不得马上飞回四川,拥抱自己的亲人。但当时正逢一个重要活动举行,我咬咬牙齿选择了留下,以至很长一段时间一听到电话铃声我就全身发抖。还有一件事发生在去年年底,我去一个离住宿地点很远的地方参加会议,散会时已是华灯初放,冬雨下个不停,我的钱包弄丢了,出租车找不到,公交车上不去,只能一个人往回走,路又湿又滑,人又冷又饿,经过四个多小时跌跌撞撞回到宾馆时已是半夜时分。第二天我感冒了,但我没有叫一声苦,也没有告诉任何人,拖着疲惫的身体一如既往地出现在工作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