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6)
数字电视(含高清晰度电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家庭信息网络平台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新一代高密度数字视盘系统格式标准的研究制定
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现代通信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材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电子产品和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及评测技术研究
信息产品质量监督与控制技术研究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推广
(三)技术开发能力与创新基地建设
1、科技开发能力建设
“十五”期间继续加强产业技术开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科研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一批确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行业技术开发与创新中心,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
2、技术创新基地建设
合理布局全国信息产业技术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一些重点地区建立集中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鼓励地方完善配套设施,提供技术开发配套环境,建立信息网络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长沙、成都、武汉、杭州、哈尔滨、长春、沈阳、贵阳、无锡等地建立集成电路、软件、通信、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信息安全、光电子、新型显示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新信息材料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信息产业科技发展的整体规划和专项计划的制定与指导
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加强信息产业科技发展的整体规划的制定,指导全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实施《集成电路与软件技术创新》国家专项,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xx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组织和协调职能,按市场运行规律,推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引导科技人员进入市常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力推动产、学、研、用的结合和各种形式的广泛联合,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加速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迫切需要大批创新和创业的科技人才,特别是技术带头人,迫切需要大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导创新和创业的科技型企业家。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决定》提出的若干重要政策,按照资本多元化和技术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信息产业自身的特点和条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措施,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从事信息技术开发与创新,激励广大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
(三)推动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服务与指导工作,推动企事业单位把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建立健全专利工作制度,并把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与水平作为评价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指标。要使中国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权。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和规范市场的技术标准体系与质量监督体系
充分发挥技术标准规范市尝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引导企业在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同时,主动成为标准制定的主体。要改变被动地接受外国技术标准的现状,要自主地制订技术标准,并积极把中国的技术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标准的研究制定要与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相结合,要以自主的知识产权作支撑。技术标准是重要的技术壁垒,重大技术标准蕴涵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技术标准要服务于产业发展。
加大对信息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强化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高信息技术产品与信息服务的质量总体水平。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充分利用好国家有关财税金融扶持政策
充分利用《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xx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规定的国家有关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多渠道扩大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投入。切实把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转化为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信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积极培育有利于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资本市场,逐步建立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全社会对信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投入力度;推进企业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使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逐步达到年销售额的5%以上。
(六)大力推进科技体制的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
支持企业建立与其生产规模想适应的技术开发中心和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试验基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企业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和设计单位的改革与企业化转制,推进科研、开发、生产、市场的紧密结合,建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提高面向市场的开发创新能力。
推动信息产业社会公益机构和中介组织,积极面向市尝面向企业,提供数据、信息、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支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七)加大技贸结合、加强产用结合
建立健全技术交流、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