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9)
比例,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牧民和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
人民安居乐业。
第一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采取大力发展服务业,多渠道扩大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措施,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机关和由财政开支的事业单位
职工工资发放,以及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通过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牧业的后续效益;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农民余粮;大力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村牧区服务设施建设,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
第二节改善社会公共服务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社会化、市场化,把人人享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作为社会发屗的首要任务。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
入力度。加快实施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工程。繁荣民族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医疗服务、预防保舰卫生监督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预防,保证城
乡人民的基本卫生需求,进一步降低婴幼儿、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加强农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加强三级卫生网,发展合作医疗,努力解决农牧民基本
医疗问题。抓好疾并疫病控制、医疗应急体系,远程医疗及卫生信息管理网络等项目的实施。继续抓好农牧民健康工程,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剑加强公共
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加快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加强防灾减灾
坚持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工作一起抓,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加强防御地震、旱涝、白灾等自然灾害安全网的建设,搞好预测和预报。逐步健全责任制和
监督检查机制,依法管理防灾减灾工作。抓好救灾物资储备仓储设施紧急救援体系和防灾减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救灾捐赠工作,加大重灾户救济力度。推广防灾
减灾科技应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劳动保护。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增加安全设施投入,消除事故隐患。
第四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进一步提高居民吃穿用等基本消费水平,重点改善居民住和出行条件。促进社区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和卫生保健等产业发展,扩大服务性消
费。消除不利于扩大消费的体制障碍,改革福利型消费方式。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拓宽消费信贷。积极发展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商品住宅。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收听收看质量和覆盖率,提高电话普及率。提高城市供水质量和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供电质量,实现城乡
同网同价。
第七篇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第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扬“爱国爱乡,知难而上,团结奋斗”的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塑造xx中旗“山川秀美、经
济繁荣、文明礼貌、热情好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新形象。不断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一节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弘扬主旋律,培养“四有”新人。进一步强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氛围。探索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
方法;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强化法制观念,加大科普宣传,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体活动,倡导文明
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对社会思潮及其表现形式的认识和引导。加强对新闻~,休闲娱乐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深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强化公民
诚信教育,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
要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城镇、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到全旗各行各业和各族人民心中,继续抓好“文
化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第二节繁荣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抓住建设“民族文
化大旗”的机遇,把握时代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xx中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优势,扩大对外交流,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
利用,积极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事业,使文化产业的增速接近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规律与文化规律的统一,充
分发挥我旗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注意文化与教育、科技、新闻、体育等事业及旅游产业相结合,积极鼓励发展民营文化产业,走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
运作的产业化道路。
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及文物的保护、抢救、发掘和整理工作。突出展示xx中旗多样性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独特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