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半年工作总结 | 会计工作总结 | 工会工作总结 | 技术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总结写作技巧 | 办公室
活动总结 | 教师工作总结 | 党团工作总结 | 学生会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总结 | 社区工作总结 | 安全工作总结 | 税务工作总结 | 计生工作总结 | 暑假期
企业总结 | 学生工作总结 | 德育工作总结 | 少先队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金融工作总结 | 医院工作总结 | 生产工作总结 | 政务工作总结 | 后勤工作总结 | 实习期

县城乡规划工作“十二五”规划

2014-06-12 01:03
导读:工作总结范文范文,县城乡规划工作“十二五”规划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范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一、“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城镇

一、“十二五”规划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发展要求,报告中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邵东县城乡规划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湖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出推进“一化三基”和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后发赶超,实现邵阳新崛起;邵东县委、县政府提出奋发赶超,重返全省十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邵东军用机场规划转为军民两用机场,规划建设洛湛铁路在邵东通过,衡邵高速公路、吉邵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上瑞高速公路(潭邵段)的开通,为我县“十二五”发展带来了大历史性机遇。城市规划工作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将促进邵东县城乡合理、高效、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的原则、目标、任务

“十二五”规划的原则:一是和谐发展原则,合理开发现有空间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更为地服务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原则,强化对区域发展的协调控制,与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湘西地区总体开发总体规划、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充分衔接,统筹县城与大中小城镇、农村中心村、基层村的协调发展,强调县城中心城市、城镇、村区域之间的紧密联系,与邵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实现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三是以人为本原则,城乡规划与建设要最大限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塑造良好城市景观、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四是适度弹性原则,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留发展空间,构建具有适度弹性和适应性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五是科学前瞻性与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原则,规划要适应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求,保持规划的控制指导性和科学前瞻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规划的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行近远期结合,动态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阶段需要。“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根据邵东县发展现状、趋势和城镇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影响,因地制宜、近远结合,确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优化区内资源配置,以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转移为契机,通过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区划调整,重新组配空间资源,继续实施邵东县政府提出“兴商建县、兴工强县”的发展战略,做强工业、优化农业,提升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推进产业特色化、园区化建设,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发挥邵阳市东部门户作用,充分利用上瑞、衡邵、吉邵三条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的优势,加强与湘中、湘东及珠三角的联系,做强、做大商贸流通业,把邵东县建设成为功能清晰、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用地集约、布局合理的新兴中等城市、湘中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十二五”规划的任务: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走城乡协同发展之路;优化城镇与农村中心村布局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提升;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保障城市安全和社会安定;充分体现我县山水城市及新型农村建设特色。

第一篇 优化县域村镇空间布局,打造产业群促进城镇发展

“十二五”规划内将逐步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镇(含乡)、中心村四级村镇等级结构,构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村镇区域网络。

村镇等级结构

规划县城中心城市1个,即邵东县城;规划县域次中心城镇(重点镇)3个,即廉桥、仙槎桥、火厂坪;规划一般镇22个,即团山、灵官殿、流泽、佘田桥、牛马司、野鸡坪、杨桥、砂石、九龙岭、流光岭、范家山、魏家桥、水东江、黑田铺、简家陇、周官桥、黄陂桥、石株桥、双凤、堡面前、斫槽、界岭;规划洪桥村、棠下村、伟华村、瓦塘村、毛坪村、六合亭等78个村。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城镇空间布局依托交通干线及各种发展条件,规划布局结构为“一核三轴一廊四区”。

(一)一核

即县域中心城市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商贸流通中心,也是邵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市域东部工商贸发达的门户型城市、湘中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市域东部产业经济圈的副中心及市域经济副中心”,意向提升为县级市。规划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全县经济和城镇发展发挥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三轴:分为城镇发展主轴和二条城镇发展副轴

城镇发展主轴:以境内上瑞高速公路、320国道、娄邵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构成的发展轴线,同时也是县域重要的产业发展带。该轴为邵东县西连邵阳、怀化,东连湘潭、株洲、长沙的纽带,沿线自西向东依次分布范家山、牛马司、县城、黄陂桥、廉桥、界岭等6个城镇,此轴也是邵阳市城镇发展主轴的绥宁—武岗—隆回—邵阳市—邵东发展轴的一部分。

城镇发展副轴:一条以315省道和正在兴建的衡邵高速公路沿线地带作为城镇发展布局的副轴线,同时也是县域次一级的产业发展带。该轴为串连邵东中部地区城镇的一条重要轴线,沿该轴线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县城、周官桥、火厂坪、杨桥、水东江等5个城镇;另一条副轴以八老公路未来市级交通干线构成的城市发展轴,该线北接涟源市、南连祁东县,由北向南分布斫槽、廉桥、流泽、砂石、火厂坪、佘田桥、灵官殿、石株桥等8个乡镇,是该线重要的产业发展。

(三)一廊

以县道x016线为廊道,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流泽、黄陂桥、县城、仙槎桥、九龙岭等城镇,该廊道既是县域发展副轴线,也是五金产业集群的工业长廊。

(四)四区

根据现状城镇体系特点和资源分布状况,综合以上自然条件和因素,将县域划分四个城镇经济区:中部核心城镇区、东部城镇密集区、北部城镇发展区、南部城镇发展区。

1、中部核心城镇区:范围包括县城、牛马司镇、范家山镇、黄陂桥乡、周官桥乡总面积256.4平方公里,总人口30.49万人,密度1189人/平方公里。该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中心,以二、三产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商贸业、物流业和机械、医药、食品加工业,充分发挥起全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2、东部城镇密集区:范围包括火厂坪、流泽、砂石、流光岭、团山、杨桥、水东江、佘田桥等8个城镇总面积526.07平方公里,总人口33.25万,密度632人/平方公里,该区各城镇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又邻近区域大通道,易接受泛珠三角和周边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是邵东未来的主要发展源地之一。十二五规划火厂坪镇、团山镇为县域次中心城镇,该区主导产业以再生资源加工、机械、铝制品、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主。

3、北部城镇发展区:范围包括廉桥镇、黑田铺乡、界岭乡、斫槽乡4个乡镇,总面积288.68平方公里,总人口18.43万,人口密度638人/平主公里,该区区域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廉桥药都和中草药种植基础条件好,十二五规划廉桥镇为县域次中心城镇,该区主导产业以中草药生产、加工、农产品加工、商贸、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逐步建成我国著名的药都及药物集散地。

4、南部城镇发展区:包括仙槎桥、九龙岭镇、野鸡坪镇、灵官殿镇、魏家桥镇、双凤乡、简家陇乡、石株桥乡、堡面前乡等9个乡镇,总面积694.82平方公里,总人口35.95万,人口密度517人/平方公里,该区大多数乡镇处于丘陵山地,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稍差。十二五规划仙槎桥镇、灵官殿镇为县域次中心城镇,该区主导产业在重点发展五金工业的同时,提升现有的化工、建材、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品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促进全区各乡镇整体发展,增强全区综合实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第二篇 东拓西延,南承北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一)推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整合与分工,促进合理的产业协作体系

在壮大邵东自身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强与相邻地区相关产业的协作,培育产业链,协同技术先进区域性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协作密切的生产体系。联合长株潭、衡阳、怀化和娄底等交通枢纽城市优势,充分利用上瑞、衡邵两条调整公路和国道、铁路、机场的条件,加强与湘中、湘东及珠三角的联系,做强、做大商贸流通业,成为湘中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发挥邵东作为邵阳市东部地区门户城市的作用。

1、加强与长株潭产业协作发展

充分利用长株潭的科研优势、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和生产服务配套优势,在巩固、提高现有配套协作的基础上,拓展新的配套协作,带动邵东产业的结构升级。利用邵东的资源优势,吸引长株潭的资金、技术参与邵东农业资源的开发,共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建设区域性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基地。

2、加强与邵阳的产业协调与错位发展

在医药、食品等产业发展上加强与邵阳等地区的协作与错位发展,以技术打造优势,以优势创造特色,优化和重组产业、产品和企业结构,加速邵东工业产业的发展。

发挥各自旅游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实施区域连锁经营。通过共同参与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建设和保护,带动各自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一轮旅游消费热点。

(二)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

通过区域对外交通发展,整合机场、高速公路、铁路枢纽,加强邵东与长株潭、邵阳以及新邵、涟源、双峰、衡阳等县的交通联系,加强重要城镇、重要产业发展地区和交通枢纽的交通可达性。

整合区域机场资源,提高邵东机场的交通可达性,提高其区域影响力。加强与长沙黄花机场、衡阳来阳机场(规划)和怀化芷江机场(在建)等干线机场的交能联系;

根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四纵五横二联络线”的公路网络局、通过中衡邵调整公路(衡邵调整衡邵路段)、一联络线(邵东-衡阳-茶陵)的建设打通过外通道,扩大邵东经济发展腹地。配合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的“六高速、二国道、三横五纵”的公路网格局,通过“一纵”(邵东廉桥-邵东火厂坪)、“二纵”(新邵陈家坊-邵阳市-邵东九龙岭)、“二横”(邵东火厂坪-邵阳下花桥-武冈-城步茅坪-绥宁)的建设,加强县域内东西、南北向的公路网络建设,与周边大中小各级城市对接。形成便捷、安全、快速的区域交通网络,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联手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增加区域防灾减灾能力

1、区域协同,构建区域生态系统

区域绿地的规划建设对维护区域自然格局,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塑造良好的发展形态,改善区域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推进邵东和周边地区共同划定区域绿地并实施严格保护,实现区域绿地共享,共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

2、区域协同,加强水资源保护

县域内蒸水为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邵东县石株桥乡的雁鹅圳,流经邵东县的普家冲、单战楼、佘田桥,衡阳县的龙口、石门坎、西渡,衡南县的神山头,衡阳市的进步村,于衡阳市的草桥汇入湘江。侧水——为湘江支流涟水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邵东县砂石镇的古塘村,流经砂石、双江桥、双峰县的侧水桥、湄水桥、永丰桥、湾头、街埠头,于双峰县的溪口汇入涟水。邵水——为资水一级支流,邵水发源于邵东县南冲,流经邵东县的洪水岸、檀木塘、县城等地区,在邵阳市沿江桥汇入资水,西洋江——自新邵县流至邵东县洪桥入境,在牛马司双江口入邵水,落水河——源于新邵县,在黑田铺乡石江村入县境。因此,在整个邵东原流域内必须严格保护作为区域共同的水源地,同时应实行较彻底的供水与纳污河道(水体)的分流,划定合理的纳污河道,并统筹管理,逐步改善环境,积极配合其他地区进行这些流域的协同管理和水资源保护。

3、区域联合,加强污染控制

邵东和周边地区都正在步入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的迅猛发展在提升地区经济实力的同时,带来大气环境恶化。邵东及其他周边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酸雨,且有加剧的趋势。邵东应积极主动与周边地区协同沟通,联手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并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加强绿化等措施减少周边城市的大气污染对邵东大气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三篇 构建县域主骨架交通网,形成经济辐射圈

公路

邵东公路主要有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等构成,形成县域内公路交通网络。公路优势较为明显,往北有国道g320和上瑞高速公路通往湖南省域大都市核心区长沙、株洲等地,往南有s315通往衡阳,它可充分依托和共享湖南省域大都市核心区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设施。但全县整个的交通网络分布不均,布置不完善。目前县域内公路大部分分布在县域北部,国道g320与上瑞高速公路都分布在县域北部地区,在县域内的走向基本一致,与省道s315呈“y”型交汇于宋家塘,主骨架公路之间的联系以及交通方面的转换显得不是很方便。中部偏东有县道xoo1联系g320和s315,由于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明显起不到沟通两条主骨架公路之间交通的作用。占县域国土面积70%左右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除s315之外,只有一些低等级的县道,特别是占县域国土面积约50%的南部地区除一些低等级的县、乡公路之外,没有一条上等级的公路。

十二五规划构建县域主骨架公路网,完善对外交通,形成邵东县与周边县市的快速公路运输网络。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十二五期间公路发展要达到镇到建制村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规划形成两高速、“五横三纵”县域主干道、“两横一纵一环路”县域次干道三级公路网络体系。

(一)县域高速公路规划

邵东县已有上瑞高速公路,规划建成衡邵高速公路从邵东县域内经水东江镇、杨桥镇、仙槎桥镇、魏家桥镇至邵阳市,与g207国道相接。规划为双向四车道,是邵东县联系邵阳市、衡阳市的重要通道。

(二)县域主干道公路规划

横向干道规划:

“一横”由g320在邵东县域内路段构成,是邵东县联系长沙等地的重要公路。

“二横”由省道s315在邵东县域路段构成,是邵东县通往衡阳的一条主要干线公路。

“三横”魏团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往西通往邵阳双清区,往东通往双峰县,途经团山镇、流泽镇、黄陂桥乡、两市镇和魏家桥,由县道x012和县道x018旧路改造而成,是邵东线中部偏北横向的一条重要主干道。

“四横”由邵东北部斫槽乡东西横向穿过邵东县城,

“五横”水黄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该线经水东江镇、魏家桥、野鸡坪镇、简家垅乡、仙槎桥镇至黄草坪,与省道s315交汇于水东江镇,结合原有县道xoo4、x005、x017、x018旧道改造,新建部分道路而成,该道路是邵东县域南部地区重要的横向交通主干道。

纵向干道规划:

“一纵”八老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往北通往涟源市,往南通往祁东县,途经斫槽乡、中心镇廉桥镇、流泽镇、砂石镇、中心镇火厂坪镇、佘田桥镇、灵官殿镇、石株桥镇。是邵阳市“六高速、二国道、三横五纵”公路网络中的“一纵”。

“二纵”范九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途经邵东县范家山镇、魏家桥镇、九龙岭镇。该公路也是邵阳市“门高速、二国道、三横五纵”公路网络中的“二纵”,将邵东县西部地区与邵阳市东部地区联系起来。

“三纵”黑九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往北通往新邵县,往南通往祁东县,途经黑田铺乡、邵东县城区、仙槎桥镇、九龙岭镇,为避免将过镜交通引进城区,在邵东县城东南角另建一条新道与县道x008衔接,其余路段由县道x016和县道x008旧路改造而成,是邵东县域连接周边县市的一条重要的干道。

(三)县域次干道公路规划

“一纵”简团公路,规划为三级公路,往东北通往双峰县,途经团山镇、流光岭镇、火厂坪镇、简家垅,连接祁东县,加强邵东县南部地区对外的联系。

“一横”仙团公路,规划为三级公路,将县道x014和县道x019直接连通改造而成,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次干道。

“二横”宝宋公路,规划为三级公路,由县道x020改造而成,是邵东县城联系中部城镇的一条主要次干道。

“一环”规划为三级公路,途经两市镇、黑田铺、廉桥、界岭、团山、水东江、堡面前、灵官殿、野鸡坪、简家垅、仙槎桥等镇。由县道x008、x007、xo12、xo13、x002、xoo4、x005等县道改造,接通县道x002与县道xo13而成。

铁路

洛湛铁路县城中心段将在原线路上改弯取直,同时在此新建火车客运站,规划保留原老火车站作为货运站。

机场

邵东机场现状为军用机场,位于魏家桥镇镜内,地处邵阳市区与邵东县之间,地理位置优越,规划改扩建为军民两用机场,等级为4c级,将来可同时服务邵阳与娄底地区。

第四篇 重点加快县域中心城区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县城积极发展工业园、高标准打造生态新城、稳妥改造旧城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营造开放而有活力、宜居而又安全的和谐城市。

县城空间布局

根据县城周边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形态演变等,并兼顾与城市长远发展的衔接,十二五规划县城形成“一心、三带、四轴、六区”的结构形式。

(一)城市中心区

规划“一心”指城市中心区。

规划利用县行政中心、兴和绿地广场及周边的金融、商贸、体育用地,形成城市的中心区。通过改造置换周边用地性质,以行政办公、商业、文化体育等为主,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形成城市中心区。

(二)三条生态景观带

规划“三带”指贯穿城市东西南北的三条生态廊道:一是邵水河贯穿城市东西向的生态景观带,连接老城、西城、里安、兴隆四区;二是城市北部的主要景观带,即城区北部沿铁路形成的绿化隔离带;三是城区东部利用保留的生态山林形成南北向的主要生态景观带,连接里安、兴隆片区。

(三)四条发展轴

规划“四轴”指城市的四条主要发展轴:一是昭阳大道——城市空间向东拓展的重要发展轴,是连接上瑞高速、商贸物流区、里安新区的商贸发展轴,也是城市的迎宾大道;二是公园路(南北向)——城市工业的发展轴,连接工业区、商贸物流区,是城市工业崛起之路;三是衡宝路——城市南北偏东方向的综合发展轴,连接北城区、商贸物流区、老城片区和兴隆片区,是城市新旧历史发展轴;四是绿汀大道——城区东部南北拓展的主轴线,是吉邵高速公路与城区的连接线,是连接里安新区、兴隆新区的综合发展轴。

(四)六个功能分区

十二五规划“六区”是城市主要的六大功能区。一是老城区,主要包括昭阳大道以南、解放北路以西的现状建成区部分,是城市主要的行政、商贸、生活民住区;二是西城片区,是城市近期发展的新区,以工业为主,配套生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商贸物流区,是城市近期发展的集商贸、物流、生产与一体的区域,是城市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四是里安片区,是城市中远期发展的综合新区,以生活居住为主,同时有建设大量的市级公共设施,有商业金融、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五是兴隆片区,是城市中远期发展的主要工业新区,同时沿邵水河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六是北城片区,是至铁路以北区域,是城市中远期发展的主要综合居住区。

县城工业用地规划

针对目前现状工业用地的分布以及已征未建工业用地的情况,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特点和现状工业分布情况,合理

组织工业用地。结合旧城区改造逐步搬迁影响居民生活、效益低下的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规划为振兴城市经济,加强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按照“工业进园,集约发展”的原则,在城区内规划形成“三园”的布局结构。

西部工业园:位于西城片区,主要在现状西城工业用地基础上,将现有的已征未建工业用地进行融合形成。由于该园区处于城市的次风向,规划以二类工业为主,一类工业为辅,限制现状三类工业的发展。规划建设成为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工贸园区。

北部工业园:位于北城片区,该片区以丘陵用地为主,规划结合铁路、国道的交通优势,安排以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的特色产业环保工业园区。

东南部工业园:位于城区东南部的兴隆片区,是城区重点对外招商较大型企业的科技工业园区,规划以一类工业为主,少量安排二类工业,禁止三类工业入园,确保城区综合环境质量。

县城各项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城区公共设施总用地面积458.63公顷,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3.10平方米。

(一)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县级行政办公中心用地。逐步改善老城区内的各职能部门的办公条件,规划搬迁至昭阳大道沿线进行较集中布置,并将原办公用地转为居住、市政基础设施、绿地等用地。

在各片区的建设中,配置相应的行政管理设施。原则上每1-2万人设一社区居委会,每500户设一居委会,或按照行政编制配设。

规划城区行政办公总用地45.50公顷,人均1.30平方米。

(二)商业金融业设施规划

近期城区商业、金融业、服务业等用地拟在老城区内进一步完善为主,远期在城市新区内形成等级分明、分布合理的城市新的商业服务体系。

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利用便利的交通区位,于火车站以南、照阳大道以北,即商贸物流区内,规划设施完善、商贸繁荣、体现中心城市功能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市级商业金融中心:规划在昭阳大道以南、希望大道以东,采取较集中用地的形式设置新的市级商业金融业中心。

老城商业中心:结合现状老城区内的商业布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实商业服务设施,强化传统商业中心功能。在金龙路与百富路形成的丁字形街区一带,通过用地置换扩大商业金融业用地,提升商业设施的服务水准。同时改善老城区中心的生活、购物、娱乐、休闲环境,建设老城传统商贸中心。片区商业中心:规划于里安、兴隆、西城、北城等片区内,结合居住用地的分布、服务规模的大小,分别设置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规划城区商业金融业用地为218.60公顷,人均用地6.19平方米。

(三)专业市场规划

1、市场规划原则

a、整合专业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坚持“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合并相邻专业市场和产品性质同类的市场,扩大市场的规模。

b、利用现代工业化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来组织市场,走集生产、加工、经营、科研等一体的建设模式,提升市场的整体实力和整体管理质量,增加市场的发展动力。

c、建好专业市场的配套服务设施,创建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加快市场硬件设施的改造步伐,改善市场的形象,同时加快仓储物流的建设,加快市场之间的流通。

2、市场用地规划布局

城区内的大型市场的设置,要充分结合交通条件的便捷进行布置,对现状市场用地进行整合。时机成熟时,可通过用地置换将市场用地选择在城区的外围,对外交通条件良好地段,以减少对城区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为市场配套必需的停车、人流集散场地的配套设施。市场建设应按照专业化分工原则,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体系。规划城区北部商贸物流区内布置区域综合性批发交易市场用地。

为城区居民日常服务的小型市场,应结合居住开发统一建设。城区生活性市场服务网点按40摊位/千人指标进行建设布置。

(四)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内主要布置市级综合性文化设施,如新闻中心、广播电视、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等设施,增强中心区的吸引力。在各片区内安排为居民服务的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规划要求对老城区内部分现有文化设施加以改造、扩建或搬迁新建。同时在东湖公园的周边较集中的布置一些休闲娱乐设施。

规划城区文化娱乐设施用地为36.20公顷,人均用地1.03平方米。

(五)体育设施规划

城市体育中心已建设在行政中心的西侧,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其规模已难以满足城市远期发展需求,因而本次规划将其确定成近中期城市体育中心,而远期的体育中心规划于东湖公园的北面。现状老城区内的东校场,其用地局促,规划结合旧城区的改造,扩大规模建设成为城南体育中心。各片区中心规划满足群众性体育活动需要的运动场、灯光球场和门球场等用地。同时结合居住区建设,安排居住区体育设施,便于居民能够方便就近开展体育活动。

规划城区体育设施用地为21.50公顷,人均用地0.61平方米。

(六)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根据医院的服务规模及国家规定50万人以下城市每1000居住人口拥有4-5个床位的标准,规划于居住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老城区、里安片区,新设2间市级医院。在商贸物流区、西城片区、里安片区、兴隆片区内分别新建一至两座片区级医院。同时按国家有关标准配置各类特色专科医院,完善全县急救和卫生防疫系统。在各居住区内还必须布置医院门诊部,加强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规划城区医疗卫生用地为27.68公顷,人均用地0.79平方米。

(七)教育科研设施规划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普及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大幅度提高适龄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规划保留现有的职业培训中心、特殊学校等教育设施。同时在东湖公园北侧集中布置教育科研用地和大、中专教育用地,也可作为工业园的科技孵化区。

规划城区教育科研用地总面积为101.63公顷,人均用地2.90平方米。

(八)社会福利、民政设施规划

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为目的,发展以老年福利服务为重点,兼顾残孤儿童,托养康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

规划保留现有的社会福利设施,并在西城片区、里安片区、兴隆片区增设三处敬老院,建议敬老院和老人活动中心集中设置,方便利用敬老院的老人使用。在居住区中以居委会为单位建设老人活动中心等社会福利设施。

规划建设县级救助管理总站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新建邵东殡仪馆和邵东公墓于城市规划区外,推广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模式,逐步实施公墓建设的园林化和公园化。

    上一篇:中心小学提高教育质量行动三年规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