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
商、大招商的浓厚氛围;在招商的主体上,实行全民招商,每个公民都是招商引资责任者;在招商对象上,既招项目、引资金,又揽人才、引技术,形成全方位开放。二是宽领域。以北城县、双湖县、港县、薛店镇县、辛店镇县为重点,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广泛开展工业招商、以城招商、旅游招商、产业招商。三是深层次。围绕深字做文章,在招高科技、高水平、大规模、小污染的项目上下功夫,杜绝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全面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止6月底,全市实现招商引资协议资金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4亿元,新招项目96个,已落地46个。 当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在发展环境、服务机制上,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深化、完善。二是乡镇有特色的不多,产业优化不够,县域发展还不平衡。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存在企业个头小、水平低,产品低档次;科技创新力度不够,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不尽理想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下半年,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进一步强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战略地位,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再上新台阶。具体讲,要做到十六个字,即:打开天窗,净化环境,创新思路,强化保障。 打开天窗--炒热思想,提升认识,唱响发展歌。江总书记今年七一重要讲话的许多理论突破,是我们打开当前思想枷锁的金钥匙,讲话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春天。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认识,抢抓新机遇,瞄准新目标,采取新举措,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作为启动十五规划的开局工程,作为凝聚人心,加快新郑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壮歌。 净化环境--标本兼治,优质服务,系好安全带。把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让利就是解放思想,吃亏就是转变观念的意识,加强职能部门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经济意识,优化政府行为。设立统一收费大厅、成立110经济特警队、实行安静生产经营日和会计委派制度等,切实加大治本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开展明查暗访、实行有奖举报。对四乱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当事人调离现职岗位,单位一把手和分管领导降级使用,正科降副科,副科免为一般干部,绝不姑息迁就。从而全面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治安环境、法制环境、经营环境、服务环境,系好安全带。总之,我们宁可牺牲本届班子的政绩,也要剐骨疗毒,扫清发展障碍。 创新思路--完善载体,多轮驱动,增强推动力。一是把园县建设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围绕医药、化工、大枣、建材等主导产业,加快摩托车、大枣商贸城、建材专业等市场园县和群县建设,形成县域块状特色经济。二是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制订吸引客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和鼓励全民参与的奖励政策,突出重点县域和重点产业,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招商活动,实行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招商,营造大开放、大招商、促大发展的全民招商浓厚氛围。完善招商引资考评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实行月评比通报制,奖先罚后,以此带动全市经济总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三是把非公有制经济做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在农业上,树立经营村的理念,积极推行租田制、股田制,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加速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上,树立经营理念,对城市的有形、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经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硬件,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