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就业问题:某县劳动力就业的现状、问题与(3)
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也才能得以奏效。 (二)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 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工业企业,具有投资少、吸纳劳动力多、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特点。虽然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在面对国外冲击时竞争力不强,其对GDP的贡献也显然没有大型企业和规模企业明显,但其经营上较强的灵活性与应变能力,却让中小企业更具有生存性与生命力。对政府而言,发展中小企业从短期来看,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似乎没有大企业明显和迅速,但在遭受来自外部的竞争与冲击时,其对地方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影响显然也比大企业要小得多。如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同为亚洲“四小龙”的台湾所受的影响要小,而韩国则深受其害,失业率巨增,经济大幅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台湾经济以中小企业为支撑,而韩国则以大型企业集团为经济命脉。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从国家层面上看,虽然需要一些大型企业和高精尖的世界一流企业来增强国际竞争力,抵抗外部冲击。但对于地方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而言,无论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还是从促进就业的角度,从长远来看,大型企业与规模企业不是首要的选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能促进就业与经济的协调、稳定增长,也更符合我县这样落后地区的实际。当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逐渐向中国转移,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这种大环境对我县大力发展民营工业是一个极好的契机。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工业结构正在快速升级、换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加工业开始向内地转移。在这种形势下,我县应像江西一样,充分发挥毗邻广东的二线梯级地理位置,抓住机遇,利用本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加工制造工业。这既是解决我县就业问题的一大举措,同时也是我县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县的民营企业数量较少,据工商部门统计,2002年末我县私营企业才103家,吸纳从业人员2609人,注册资金仅4631万元。而相邻的邵东县2001年末私营企业有353家,吸纳从业人员6195人,注册资金30584万元,分别是我县的3.43、2.37和6.6倍。沿海经济发达县市如广东顺德,其民营企业达12000多家,江苏江阴,其民营企业有10145家,分别是我县的116.5倍和98.5倍。因此,我县须积极努力,加大力度,大力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在解决更多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终途径,同时也是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产业就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县的城镇化水平比较低,2001年我县的城镇化水平为8.87%,居全市倒数第一。2002年我县的城镇人口有所增加,达10.07万人,占总人口的13.82%,但与我省的经济强县长沙县比,城镇化水平仍低16.21个百分点。而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市,如广东南海和顺德,其城镇化水平已分别达到71.84%和69.38%,高出我县58.02和55.56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落后,是影响我县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县城镇从业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5%,远远低于全省19.62%和全国29.77%的水平。因此,目前我县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只有在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上,才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是解决我县劳动力就业的根本出路。 这是因为: 第一,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最大。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06,第二产业为0.34,第三产业为0.57,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最大。据有关专家测算,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第三产业是1000个;在相同的投入下,第二产业安置一个劳动力,在第三产业可以安置2—3个劳动力。因此,发展第三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就业吸纳力,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第三产业最具发展潜力。西方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0—75%,从业人员占总数的60—80%。而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34%,沿海经济发达县市也只有40%左右,我县2002年为37%,第三产业发展都不充分,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第三产业是我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当前,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小,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日渐减弱;而二产业我县已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具比较优势,无法与之竞争,更无法赶超沿海发达县市;只有第三产业,在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为落后地区找准突破口,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例如印度,其九十年代以前经济还相当落后,工业也极不发达,但九十年代以后,印度抓住了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IT产业,从而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五个国家之一,其软件出口仅次于美国,出口综合指数(包括出口规模、质量等)更居世界第一位。 第四,我县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目前,我县境内有佛教圣地“白云岩”、历史知名文物“大名禅院”和“文仙观”,以及省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洞”、省级森林公园“龙山”等较为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加上我县毗邻邵阳市区,交通极为便利的区域位置,这对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极为有利。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投资最少、见效最快、极具活力和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前面的“表一”我们可以看出,我市旅游业发展较好的新宁、城步、武冈和隆回,其人口就业率也是最高的,垄断了我市前四位。 (四)积极发展劳务输出 目前我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在当前城镇化进展缓慢,二、三产业发展不快的情况下,要就地消化那么多的剩余劳动力显然困难较大,因此,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不失为当前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劳务输出对落后地区来说,既能缓解就业压力,又能增加地方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一项一举两得、两利双收的事业。据省统计局组织的有关调查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较高的年份,GDP增长也较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较低,甚至还出现一定程度回流的年份,GDP增长也较慢。另据有关部门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约有15—20%的经济增长是劳动力部门转移的贡献,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功不可没。墨西哥是一个由政府出面,大力发展劳务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