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加强乡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2)

励机制。要激活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始终保持事业需要的良好精神状态,非常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一个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要按照“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领导与群众、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原则对乡镇干部进行考核,做到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乡镇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养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和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要加大表彰、奖励和使用力度;对考核不称职或平时工作表现差的,采取告诫、降职、免职等约束措施。以此来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使干部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精神状态,多为群众着想,更加务实工作。   3、建立退出机制。“能上难下、能进难出”是目前干部任用中的一个难题。要在重视思想观念上引导和疏导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干部的任期制、聘任制、试用期制、辞职辞退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较强“刚性”的优胜劣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能下能出”的实现,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从而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建立退出机制,能让干部在思想上树立起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促进干部自觉做好自身建设。 4、完善监督机制。对乡镇干部的监督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干部的自律意识,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要把干部的谈心谈话、提醒告诫、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求实效,逐步健全和完善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营造一个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监督机制的完善,能促使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从完善构架组织体系的系统性建设为主体,建立一支高效精炼的干部队伍     1、整体性建设。乡镇机关干部队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干部队伍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三大要素,干部队伍建设要求三大要素并举。思想建设处在干部建设的首位,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证,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载体。作风建设是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外在体现,是对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检验。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必定是思想上 、组织上、作风上完全过硬,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具备领导和带领群众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力的队伍。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如果忽视了建设要素的整体性,重组织建设,轻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致使干部队伍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如果少数干部有不良思想行为、浮夸的工作作风、萎靡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因而加强机关干部的整体性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2、结构性建设。要使乡镇干部队伍发挥最大的功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结构性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的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因而客观上要求乡镇干部队伍专业结构应充分考虑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为保证事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客观上需要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合理分布,既要有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具备潜能的中青年骨干,也要有经验丰富的年龄较大的干部,从而形成老中青的梯形结构。年龄结构优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干部的最佳使用期,在他们能力、经验、体质、精神状态最佳的年龄段担任合适领导职务。这样一个由老中青三支队伍组成、在他们最佳使用期得到合理使用的干部结构,不仅能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长处,克服各自的短处,而且有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保证干部的稳定、连续和活力。而知识结构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干部队伍这个系统的功能优化。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干部的知识结构,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一 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他指出,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复合型、外向型的知识结构,应当以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以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体。另外由于不同的干部,能力特点和气质类型也有差别。因此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充分注意不同能力特点和不同类型气质的搭配,做到优势互补,协调组合,相得益彰。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中,更要注意能力和气质结构的优化。同一类型气质或能力特点组成的班子,很难~完成各项任务。     3、层次性建设。在乡镇干部队伍中,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由于层次不同,产生了不同层次干部地位与作用的差异,因而要求也不一样。层次从功能上相应可分为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决策层主要是决定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方针和主要目标,协调层主要是起到参谋助手和桥梁作用,执行层直接负责人、财、物的调动和组织,操作层主要从事具体任务的完成。不同的层次,履行不同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层次性原理,通过制订并落实各自有针对性的内容,可以使整个干部队伍发挥最大的功能。由于层次和功能的不同,客观上对干部的素质要求有所差异。领导班子建设是层次建设的关键。因此,从层次性角度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关键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4、稳定性建设。干部队伍作为政治体系中一个特殊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确立了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标准,即就是必须选拔任用能够贯彻“三个代表”的干部。培养和选拔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干部放在选人用人的首位,这对保持干部队伍这个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重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合作。新陈代谢的过程,是吐故纳新,从而保持活力,达到系统的稳定性。干部队伍也一样,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不可 抗拒,时刻面临新老交替与合作的任务,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队伍新老合作与交替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也同样。 (三)从转变和规范干部的思想意识、行为作风、道德品质着手,加强干部的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培育符合跨越式发展要求的乡镇干部 1、树立学习力是本质竞争力的新观念。乡镇干部必须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能和领导能力。所谓学习力,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之总和,是动态衡
上一篇:浅谈我区公路网的规划与建设 下一篇:*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