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区公路网的规划与建设(2)
级与交通量 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登记标准》(JTJ01-88)GVD; 公路等级和交通通行量如下表。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般公路 一级路 二级路 三级路 四级路 行车道 6 4 4 2 2 2 1 年均昼夜交通量 40000- 80000 25000- 50000 15000- 30000 3000- 8000 1000- 3000 1000以下 200以下 4.3我区现有等级公路状况: 我区现有公路总计2446.1公里,其中三级公路72公里,四级双车道公路212.4公里、四级单车道公路401.7公里、等外级公路1712公里。 现状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公路等级差,弯急坡陡路窄,安全隐患多;二是路面铺装率低麦收面质量差;三是路网建设不合理,断头路多,通行能力弱;四是抗灾能力差,防护工程设置极为有限,路基、边坡坍塌,滑坡随时出现,加上管理薄弱,部分乡村公路通行困难。 4.4黔江区发展现状 黔江区作为3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将是渝东南的经济商务中心。“一枢纽六中心”的宏伟规划,把建设四面出口的主骨架公路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公路网络、航空、铁路立体交通枢纽的联合运输,黔江交通环境将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公路网络是前提、是关键,是快捷、高效的物质基础。结论:必须是二级以上公路承担公路网的主骨架,三、四级(双车道)公路连接重要乡镇,作为辐射点干道和环行路,四级单车道为重点村公路,重要厂矿、企业、旅游景点有专用公路补充。 5.关于公路网的建设实施 公路网建设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政治效应与经济利益权衡的过程。盲目乐观,大铺摊子,大上项目,但由于相关政策不配套,路上车辆稀少,运量跟不上,造成闲置和浪费不可取。交通硬件改善并不太难,关键是能起什么样的作用,生产要素能否运作起来,能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因此,公路建设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资金的投放要严格审查,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对本地区内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要认真分析,特别要注意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5.1 主骨架公路建设是公路网建设的重头戏 黔江要实现渝东南中心城市地位,主骨架公路是前提条件、基础和关键,只有快速、方便、安全、舒适、高效的交通运输环境,才能充分显示一个城市的通达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因此抓机遇,抢先机,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投入主骨架公路建设,是一个地区抢先发展的明智之举。 5.2 抢修环形路,提高通达力 环形路是网络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前我区公路在规划建设中,有不合理因素存在,断头路多,公路线性差,通行能力弱,接通相关的环形公路,连接可利用的断头公路,是提高我区车两通行能力的又一重要措施。 5.3改造干道、提高等级、分布实施。 改造干道是现有资源的利用和再生,保持生态环境要以治理和修复为重点,从长远着手,加强对生态建设中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同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科技问题进行研究,开展重点攻关,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等级是对资源利用的预测和节约。因此,现有公路的改造,必须是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规划为指导,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又要适度超前(关键在于“适度”),既要综合考虑各层次路网的功能需求和社会效益,又不能单纯拘泥于交通量或直接经济效益的高低。以现有的财力物力量力而行,分布实施。 5.4 完善设施,科学管理,建设公路主枢纽 主枢纽规划主要是为发挥运输的综合效益,因此,主枢纽建设布局也应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为主要原则,并不断提高主枢纽控制指挥系统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黔江在有史以来实现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应统筹规划、多元建设、量力而行,在公路网络的建设上要实现与之配套和衔接,并使主枢纽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络化运行机制。 6.结束语 公路网络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社会经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大国计民生问题,长远规划建设,精心组织施工,将花费一代又一代交通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如何建设好通达型、智能信息化网络公路,将是交通建设者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公路交通技术》2001年第3期 《交通世界》2001年第9期 《黔江公路网发展规划》黔江区交通局工程科主编 《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徐吉谦主编 《中国交通网》下载信息 《中国环境网》下载信息 《道路交通工程》
重庆大学出版社 李正宜、张维全、曾静康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