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解决干部能“下”问题对策研究(2)

考核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鉴别:和责任目标比是否完成;与过去比是否进步;与同行业比位次是否前移。涉及经济指标的,应通过统计、审计等有关部门核实认定,并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四是在考核评价机制上,要注意把定期考核结果与经常性考察情况相结合,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实绩剥离考核制度,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实绩卡,解决干部实绩与群众公认程度的认定问题;建立非常时期和重大事项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的动态管理,非常时期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事件发生后,及时对干部进行专项考核,将干部考核的情况加以系统记录,为干部的上下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四、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是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的保证     解决干部能“下”问题,必须以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做保证。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借鉴其它地区的一些好的做法,认为应在干部任用和管理工作中健全完善以下九项制度:一是聘任制。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副职和中层干部,逐步实行聘任制。对不称职者,解聘后不再享受原有的职级待遇。二是任期制。严格执行任届任期制度,任期届满时, 通过一定的程序,自然解除领导职务。需要连任的,必须重新履行任职手续。连续任期届满不能提升职务的,改任非领导职务或其他职务。对选任制的干部,任期届满后领导职务自行解除。三是新任干部试用制。试用期内发观不称职的情况,予以免职,退回原来单位和岗位。四是辞职辞退制。对经考核认定不称职或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的领导干部,劝其辞职。对符合辞退条件的,应严格按规定予以辞退。五是任前公示制。对拟提拔的干部,任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根据公示结果确定是否任用。六是任期承诺制。党政干部任职时,对任职工作目标、廉政建设等与有关部门签订承诺书,能及时按期履行承诺的,继续留任;完不成工作目标或违反廉政规定的及时调整。七是淘汰制。除实行末位淘汰外,积极推行~淘汰、自然淘汰等多种淘汰形式,拓宽干部“下”的渠道。八是量才改用制。对不适应党政机关领导工作的专业技术干部,根据本人情况,改任技术干部或安排到能够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九是责任审计制。定期对干部进行岗位责任审计,审计结果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监督管理制度,如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向组织请示报告制度,同干部谈话制度,干部回避、交流和轮岗制度等,并保证各项具体制度互相衔接配套。     五、拓宽渠道,做好后续工作,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的重要环节     现阶段,我们的干部大部分是职业性的。由于职业身份的限制,干部“下来”后出路较窄,改行和换岗比较困难,因此保证不胜任现职干部能够顺利地调整下来,关键是要使干部“下”有所为,“下”有所依。一是着眼于扩大干部的能力范围,注重拓宽干部的知识面,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干部今后的发展和可能面临的调整创造工作条件。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干部的经济理论、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干部个人自学,带动干部掌握第二专业,改善干部的能力结构,提~部的适应能力,在党政干部和其它行业的干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二是积极探索实施两条渠道择业,对调整下来的干部,逐步由组织包揽转变为组织安置与个人择业相结合。对个人自谋职业者,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如给予一次性补偿等。同时,要注重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使现有的人才服务机构在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服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党政机关干部交流服务业务,拓宽干部下岗安置渠道。三是妥善安置、解决好调整“下来”的干部的后顾之忧。要尊重“下者”的意愿,更要设身处地为“下者”着想,为“下者”推荐、安排一些能发挥他们长处的工作,必要时还应该为这些“下者”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对年龄偏大、身体不好等原因下来的干部,除现在采用比较多的安排非领导职务的办法外,可以考虑在政策范围内,适当提高生活待遇,避免下来的干部收入与现职干部拉开过大的距离。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为“下来”和“出去”的干部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四是要公正看待干部调整“下来”后的工作成绩和自我提高,使调整“下来”的干部有“上”的可能。对一些调整“下来”的干部要实行跟踪考察,及时掌握他们工作情况,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做出突出成绩、得到群众公认的,还可以重新提拔使用,真正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报告 下一篇:保密工作调研文章:办公自动化网络保密工作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