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报告 | 情况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 实习报告 | 述职报告 | 述廉报告 | 调研报告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整改措施 | 整改报告 | 整改方案 | 报告写作
开题报告 | 辞职报告 | 申请报告 | 考察报告 | 工作报告 | 离职报告 | 结题报告 | 竞聘报告 | 学习报告 | 请示报告 | 社会调查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赴温州等地考察的报告(2)

数商品成为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时,温州等地经过10年左右的艰苦磨炼,终于脱胎换骨,创出了自己的名牌产品、品牌产品,勇敢地跻身于国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中。柳市镇的正泰和德力西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鹿城区荣获2个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国家免检产品、30个省级名牌和省级著名商标。
    2、由群龙无首到众星捧月。温州等地的民营经济都是在80年代初期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投资大多在5000元左右,大虎打火机厂就是周大虎用妻子的5000元下岗费办起来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只能是家庭手工作坊,产品只能是老百姓家用的小商品,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市常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家家都生产,户户搞销售,前店后厂,条件十分艰苦。但幸运的是他们拥有了10年中国短缺经济的大市场,所以他们绝大多数或快或慢都得到了发展,一些龙头企业在各个行业中逐步地成长起来,龙头企业与同行业的中小企业采取了小产品大配套式的专业分工、生产协作形式,围绕一个产品,围绕龙头企业,由产业链结成了紧密的企业群体,表现出单个企业小,群体规模大的特点,产生出优越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一是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二是专业分工协作,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形成了竞争优势。现在温州的皮鞋、服装、打火机、剃须刀、眼镜、电器等数十万户小企业都有自己的龙头企业,共同成为全国的生产基地。
    3、由遍地开花到英雄聚会。从企业的布局来讲,过去是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家家办厂,户户生产,布局特别分散。这种状况不利于资源的整合,不利于城市规划建设,不利于企业自身的提高。但这又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许多民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已经做大做强,原有的厂房、环境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良好形象的树立,扩大生产规模,建设新厂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温州、余杭、莆田等地,都采取建设工业城和工业园区的办法,让同行业顶尖企业,实现英雄聚会,面对面竞争,让他们无安可居,居危思进,打造出经济腾飞的航空母航。
    4、由产销起步到研产销一体。从手工作坊起步的民营企业都是从后厂前店开始,到家家户户专人外出推销,再到靠当地大大小小的批零市场销售和专门的推销队伍搞推销,现在发展到在国内外办直销门市和连锁店。康奈从1997年以来在国内办了2000多家专卖店,形成了东西衔接、南北呼应的营销网络。2001年以来在20多个发达国家开设了70多家专卖店,成为中国皮鞋行业走向世界的带头人。余杭的华鼎集团在全国开办了400家丝绸服装专卖店,产品实现了零库存。法派、正泰、德力西等大企业在国内外都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与此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所有做大做强的企业都十分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大多都拿出销售收入的5%搞研发,有的企业保证每天都有新产品面世。研、产、销一体,在三个环节上都力求做好,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5、由家族管理到现代企业。民营企业起步时,或是一家独办,或是弟兄、朋友合伙办,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人员要得多了,就从关系好的亲戚朋友中去找。但发展到大型企业时,靠家族式的经营管理就不行了,不能再靠感情和关系来维持,必须按照企业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管理。比如正泰和德力西的前身就是由三个朋友共投资5万元,于1984年办起的家庭合伙制企业—
    —乐清求精开关厂,到1990年初步完成原始积累后,该厂一分为二。经过13年的发展,正泰和德力西都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的现代企业,成立了董事会,聘用了管理层。其它企业也是如此。
    6、由优惠政策到优良环境。在改革开放前十几年,政府普遍采取减税让利等优惠政策来扶持企业的发展,到近几年政府主要是全方位优化创业环境,让市场主体各显其能,快速发展。
    7、由二元结构到一体发展。从杭州到温州,用张德江书记的话说:“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都像城;走了一城又一城,城城都像村”。这里的城乡二元结构已被城乡一体发展所荡平,居住进小区、工业进园区、农民进社区的城镇化步伐大大加快。与此相适应,余杭在2001年将27个乡镇撤并为15个,今年又将506个行政村合并为266个。ァ
    三、成功探因
    
    温州等地之所以能有今天,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至少有以下几条;
    サ谝焕史原因。一是温州自古商贾云集,南宁诗人杨蟠的鹿城写下了“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的诗句,从温州博物馆的展出看,到南宁时期,温州就开始有家庭手工作坊,制造日用小商品。二是从近代以来,温州人多地少,除了土地和水面,没有什么资源,这方水土养活不了这方人,所以不靠劳务输出和二、三产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环境迫使温州人不能不选择经商办企业走出去求发展的路子。三是即使在~期间的70年代,温州都有10万大军在搞推销。四是在改革开放前,温州是对台前线,建国后到1981年,国家给温州地区的投入只有6.55亿元,基本上没有国有企业,所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必然选择。
    第二、文化原因。温州的生存环境和温州人的谋生活动也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文化上,这就是由南宁永嘉学派创立的永嘉文化,其化表人物叶适反对程朱理学,主张“非利莫举”的民生文化。这文化和温州人的生存发展相结合,派生出了温州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许多理念和精神。一是特别能苦干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二是穷则思变的精神。温州人不以温州的天地为天地,而以世界为自己的天地,不被贫困所吓倒,而是千方百计走出困境。他们认为“困难困难困在家越难,出路出路走出家门就有路”。有200万温州人走出温州、走出国门求生存创事业就是对这句话的。三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温州人看来创造物质财富,获取物质利益,搞形式主义不行,好高鹜远不行,只能靠实打实干,凭实力去拼,由小做大,由少做多,最后才能做大做强。改革开放20多年温州的
上一篇: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下一篇:***区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