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首页自我鉴定总结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党团相关演讲稿讲话稿文秘知识合同范文情书导游词 |
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而是要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
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如果中小学礼仪教育长期缺席或滞后,带给未来社会的隐患绝不容小觑。
倡行礼仪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往往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社交,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内向、偏执等不良性格。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小学开设社交课,并使之和思想品德、艺术、劳动等类课程结合起来,讲授一些诸如做人要诚实、守信、知耻、守公德、讲良心,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 礼仪教育 从小开始
俗话说“树大自然直”,老人们也常说:孩子大了,就会慢慢懂道理的。这样说来,幼儿还有必要进行礼仪教育吗?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但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因为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行为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礼仪教育通俗一点讲就是做‘规矩’,我认为不少家庭在这一方面是有欠缺的。对年幼的孩子做‘规矩’很有必要,而且越早越好,家庭、幼儿园一定要互相配合, 并对孩子进行系统训练。幼儿的礼仪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幼儿的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礼仪教育绝不能只教幼儿一些所谓的“规矩”,偏离了爱心教育的所谓的礼仪教育,最终只能培养一些表里不一的“ 伪君子”。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其实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往。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不少家长把礼仪简化为礼貌,礼仪与礼貌毕竟是有区别的。幼儿是否要进行礼仪教育?著名婴儿教育专家姚念玖对此发表了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幼儿不宜提倡礼仪教 育和过多地参加礼仪活动。礼仪是特定场合之中的规范行为,而礼貌是一种内在心灵的表现;讲究礼貌是个人 教养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幼儿某些礼貌带有礼仪的性质,是经过培养自然形成的。所以对于幼儿来说,首先应加强礼貌教育,礼仪活动往往时间长,有较大的约束性,不符合孩子的天性。她认为现在礼貌教育普遍还存在两大障碍:一是不少独生子女往往以我为中心,不懂感激,不懂得尊重人,没有礼貌的习惯;二是在社会、学校、家庭中缺乏榜样和气氛。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同时也是漫长的,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否则,所谓的礼仪将成为童心的枷锁,成为新的“三纲 五常”。
五、调查总结
有位哲人说过:礼仪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有人说: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我的礼仪老师也曾风趣的说:人类文明的程度是伴随着人类洗澡次数的增加而提高的。作为学生,一名师范大学礼宾礼仪系的学生,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礼仪。
在古代,“礼不下庶人”,礼是一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礼的表现便是三纲五常,鲁迅把他称为吃人的礼教。~以来,这种礼教被打翻了,礼仪教育便成了空白。社会的发展,又让人们拾起了对礼的记忆,人们认识到一个文明的社会不能没有礼仪。然而,现代社会的礼仪绝不是三纲五常,也非不下庶人的尤物。
礼仪教育从小做起,从学校做起,这是当前应该做的。礼仪更是一种习惯,从小抓起是最好的,这比等他长大了之后再纠正要容易。礼仪是一个人的素养,当家长不能培养孩子这种素养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让孩子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什么叫礼。所以我认为,在中小学开设礼仪课很有必要。目前需要解决的就是礼仪教材与礼仪老师。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老师,礼仪教育也只会成为一种形式与口号,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就有可能出现限制孩子思维的恶果。一本好的教材也同样重要,可悲的是一个礼仪之邦还没有一本完整、系统、科学的适合孩子的礼仪课本。